1861年的某個下午,詩人隆菲洛(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太太芬妮(Fanny)身上著火了,隔天她便因傷勢過重而回天乏術。在她的死亡聲明中,起火的原因是「一根火柴或是點著的紙燒到了她的衣服」。
1861年的某個下午,詩人隆菲洛(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太太芬妮(Fanny)身上著火了,隔天她便因傷勢過重而回天乏術。在她的死亡聲明中,起火的原因是「一根火柴或是點著的紙燒到了她的衣服」。
這在當時算常發生的意外。那時美洲和歐洲的人們使用蠟燭、油燈和火爐來讓屋子暖和些;和男仕們較合身的羊毛衣著比起來,女仕們的蓬蓬裙、飄逸衣裳和薄紗洋裝更容易被火舌纏上。
那個年代的流行打扮總是暗藏危機,不限於服裝:用含苯胺的染劑製作的襪子造成男仕們雙腳發炎,工人們出現皮膚潰爛甚至膀胱癌的症狀;鉛製的化妝品導致女仕的手腕神經受損,手都舉不起來;賽璐珞的梳子成為女仕簪在頭上的裝飾品,然而賽璐珞在高溫下會爆炸;在匹茲堡,報紙報導了一名男仕在「打理又灰又長的鬍鬚」時丟了小命。在布魯克林則發生了梳子工廠爆炸案。
事實上,在當時許多最瞎趴的時尚服飾中,都含有今人所認定毒性過強的原料;而製作這些衣物的生產者,其受害程度遠遠超過消費者。
一般人認為英文俚語中的「像帽匠般瘋狂」是源於帽匠在生產流程中因長期接觸水銀,導致身心都出現副作用。雖然學者們不斷爭論這種說法的真實性,許多帽匠的確都出現汞中毒的現象。儘管這句俚語中帶著嘲弄,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瘋狂帽客(Mad Hatter)那般荒唐有趣,但對現實生活受水銀病纏身的帽匠們可不是開玩笑的,因為汞中毒會造成人體機能嚴重衰退,甚至死亡。(延伸閱「毒」:你把「毒」搽在臉上嗎?)
在十八、十九世紀時,許多男仕偏好戴兔子毛皮製成的帽子。為了使這些帽子能夠成型,帽匠會在上面刷上水銀。
「這是種劇毒,」《時尚受害者:致命霓裳的歷史與現狀,暫譯》(Fashion Victims: The Dangers of Dress Past and Present)作者艾利森.大衛(Alison Matthews David)說。「尤其當妳吸入這些成分時,它們會直接進入腦中。」
像「顫抖」這樣的神經系統問題會出現在早期症狀。如果是在康州的製帽重鎮丹柏瑞(Danbury),這種抖動的病徵名為「丹柏瑞搖」(Danbury shakes)。
接踵而至的便是精神上的問題。「你會變得非常害羞、偏執狂,」艾利森說。當健檢人員拜訪帽匠、記錄他們的身體狀況時,工匠們會「覺得他們被放大觀察,甚至怒摔工具、暴走」。許多帽匠也出現心肺功能異常、掉牙和早逝等狀況。
雖然這些後果都有記錄,但大多數人仍將這種狀況視為從事這行得承擔的風險,況且這些水銀只對帽匠們有影響,因為有著內襯的保護,毒素不會對戴著這些帽子的男仕們造成傷害,
「帽匠們總是帶著不滿,」艾利森在描述危險的工作環境時說。「但說真的,水銀製帽法會衰退,是因為1960年代後,男仕便不再流行戴帽了,那才算真的退出市場。這種製帽業從來沒在英國被禁止過。」
維多利亞時代砷大行其道。儘管可作為殺人工具,霍頓(James C. Whorton)在其著作《砷世紀:砷受其害的維多利亞時代,暫譯》(The Arsenic Century: How Victorian Britain Was Poisoned at Home, Work, and Play)中描述,在許多蠟燭、布簾甚至壁紙中,都使用了砷這種便宜又天然的材料。
砷可以用來將布料染成亮綠色,也會殘留在洋裝、手套、鞋子和人造花圈等女性衣飾。
人造花圈會使得穿戴的女仕出現疹子,但艾利森說,和水銀帽一樣,最受砷毒所害的是製作花圈的工匠。
舉例來說,1861年一名負責將花灑上綠色砷粉的十九歲的工匠薛爾(Matilda Scheurer),死前出現了劇烈症狀:抽搐、嘔吐並且口吐白沫。她的膽汁呈綠色,指甲和眼白也一樣;法醫在她的胃、肝以及肺臟都發現了砷的蹤跡。
報導薛爾死訊的文章和製花工匠的惡劣工作環境,讓社會大眾開始重視砷在時尚界的使用。《大英醫學報》(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寫道,穿著含砷製品的女仕,「她裙子上的毒物足以殺死所有舞會上想和她搭訕的男仕們。」1800年代中晚期,隨著這類聳動的言論興起,大眾開始對這種毒物產生反對聲浪。(▶延伸閱讀:維多利亞時代流行飾品竟以「人髮」製成!)
民眾對砷毒的擔憂,終於逐漸讓它退出流行舞台,包括北歐、法國和德國都禁止了砷顏料(英國並無禁止)。
合成染料的問世更加速了砷被淘汰的速度,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巴塔鞋子博物館(Bata Shoe Museum)館長山謬亥克(Elizabeth Semmelhack)說法,這項發明讓人們「更快放棄砷染」。
這讓當今的流行服飾問題浮出檯面。含砷的洋裝在我們眼中就像是蠻荒時代的奇異產物,然而當前時尚界仍然充滿著許多致命元素。2009年土耳其禁止了噴砂技術──一種將丹寧布噴上細沙,使其看起來更有流行感的工法,卻讓工人吸入了太多沙子而患上矽肺症。「這是一種不治之症,」艾利森說,「如果肺裡有沙子,那可活不了。」
然而即使這種工法在某個國家被禁止了,由於對這種服裝的需求仍然很高,各個工廠要不是出走該國,便是無視禁令繼續製造。去年半島電視台便揭發了一些使用噴砂技術的中國工廠。
在1800年代,戴著水銀帽的男仕或穿含砷衣物及飾品的女仕,可能都在倫敦街道上看過那些工匠,或在當地報紙上讀過相關文章。然而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許多人並不會注意到那些時裝對他人健康造成的致命後果。
撰文:Becky Little
編譯:林品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