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Nov. 26 2016

2016 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Part II:張平宜、陳英凝

  • 2016 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Part II:張平宜、陳英凝

    2016 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Part II:張平宜、陳英凝

1

2016《國家地理》探險家論壇在11月26日於三創數位生活園區盛大舉辦。曾榮獲世界新聞攝影獎、艾美獎得主卡斯坦‧彼得(Carsten Peter),將與2016華人探險家張平宜、陳英凝同台對談,分享如何在各自的領域堅持信念,走上不一樣的路。

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麻風村兒童教育先行者 – 張平宜

從樂生療養院到中國麻風村,時任報社記者的張平宜因為調查採訪接觸到麻風病議題。在交通不若今日便利的年代,十六年前她翻越不知多少個山頭,走過懸崖邊的羊腸小徑,抵達最被世人遺忘的窮山惡水之處,見到許多四川涼山麻風村孩童,深感震撼。身為母親的她,回台後那些小小身影仍縈繞心頭,決定幫他們尋找一個希望――辦校。「我把它解釋成生命的召喚。」在張平宜不斷地奔走之下,麻風村兒童的處境因為媒體報導而逐漸為世人所知,中國政府決定予以當地行政地位、實施基礎建設,讓幽靈村可以正大光明地與外界連結。從兩間破教室八十個學生,如今發展成十年一貫的教育共五百多個中小學生。為了讓陸續從這所希望學園畢業的孩子能進一步升學,張平宜近年來將重心轉移至青島,創辦技職學苑,提供學子進入社會的機會。「有些孩子我從小看到大,希望能藉此證明他們其實也跟一般人一樣能自力更生,進而回饋社會。」

中文大學全球衛生中心總監,無國界醫生前香港區主席 – 陳英凝

小時候讀到非洲飢荒報導的陳英凝,大學時跟著醫療團隊到各地當義工,畢業後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組織期間,她的足跡遍及多處天災人禍之地。「這十年來,我體悟到一個人的力量不足。」於是後來進入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有系統講授公共衛生議題與培訓相關人才,帶領學生到前線參與各類醫療人道救援。她表示亞洲是全球人口最密集和受災害影響最深的地區,卻缺乏像歐美國家災害風險管理相關的科研及技術知識轉移,加深了災害在亞洲的影響。有鑑於此,推動香港中文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成立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教學及研究的範圍主要包括氣候變遷與健康、災難與人道救援醫學及少數民族健康及防災計劃等。「希望培育從事這些研究的下一代,能為亞洲貢獻心力。」

《國家地理》攝影師 – 卡斯坦‧彼得

對卡斯坦‧彼得而言,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持續不輟的動力。基於生物學背景的訓練,加上對大自然的旺盛好奇心,他逐漸走上現在這條路。他也勉勵聽眾無需特別資格才能成為探險家,只要走出戶外,生活周遭俯拾即是觀察對象,熱愛閱讀與知識也是一種探險歷程。

無論是極地攝影、偏鄉辦校或前線救援,三位探險家的經歷在旁人眼中都堪稱「不可能的任務」。卡斯坦‧彼得屢屢身處險境,以戒慎恐懼為生命保險。雖然他的鏡頭總是捕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提到亞洲城市的現代化發展過程的景觀,同樣令他印象深刻。在他眼中,張平宜與陳英凝則是社會公益領域的冒險者。前者抱持簡單卻強大的信念,一步步解決麻風村兒童教育問題,給予志工社會及生命教育;後者強調防災知識傳播,救災現場尊重每條生命。

啟動探險旅程

探索與冒險一直是推動《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為激發大眾勇於向外追索的探險精神,每年《國家地理》雜誌邀請不同領域發光發熱的代表人物,擔任「國家地理探險家」,希望他們的典範能夠讓大眾領會探險家對社會以及各領域的貢獻精神,一同促進普及地理、科學、環境知識的宗旨努力,並延續探險家精神,讓更多人能夠效法;透過他們的觀點,追蹤探險計畫的實現腳步,擴展生命視野,啟動探索旅程。

完整活動詳情,請見「2016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論壇」官方網站:http://bit.ly/2eMkid2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