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傳說祖先為了驅除年獸而將眾人團聚在一起,形成團聚相守的習慣,演變成今天的「春節」。數千年後,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春節,人們以「過年」來表達彼此對於家人團聚的渴切,以及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無盡期許。也許彼此來自不同省份、不同族裔,但只要過著同一個年,彼此就是一家人。
花樣民俗過年趣
春節時,家家戶戶除了打掃居家,象徵將舊有一切都掃除,準備迎接新年,並在門口貼上春聯、福紙祈求好運外,更有一定要的團圓飯、孩童最愛的發紅包與除夕、大年初一的放鞭炮,並在春節期間四處走春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華人將春節過得精彩非凡,處處可見對春節的喜愛與濃厚的家族情感。
也因生活範圍廣泛,各地都有許多不同的年節習俗,透過巧思與創意,不僅點亮每年的春節,也厚實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智慧,讓春節年復一年過得更精采。
河北蔚縣打樹花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內的蔚縣有個特殊的年節習俗,即是以璀璨耀眼著稱的「打樹花」。相傳因古時候普通百姓放不起富有人家觀賞的煙花,加上當時的鐵匠們從冶煉造鐵的過程中綻放的火花得到靈感,將燒得金黃豔麗的鐵水朝著城牆門上潑灑,形成璀璨無比的另類煙花,其耀眼繽紛更勝煙花,並更為壯觀,形成當地最具特色的習俗。
如今,蔚縣內的暖泉鎮已是每年觀賞打樹花的重鎮。打樹花的表演藝人需要身穿厚實的羊皮襖,揮灑著攝氏1,600度的鐵水,以不同的主題與形式潑灑形成不同風格的壯觀樹花,用耀眼奔放的金黃花火為春節增添好兆頭。
山東剪窗花
春節一到,家家戶戶少不了手寫春聯、福字、燈籠作為點綴新年的重要元素,但在山東地區,剪窗花不僅僅是一門普通的民俗技藝,更是當地人彰顯才華的重要藝術。
山東,可以說是剪紙藝術的起源地。早於漢唐時期就有女子以剪紙妝點生活空間的風尚,明清之後更快速發展。古時後,山東一帶稱呼善於剪紙的女子為「伎倆人」,他們創作的剪紙作品會被煙薰在土紙上廣為流傳,成為區域內競相模仿的作品,正因如此,山東如今有非常多的派別與風格,包括膠東剪紙、濱州剪紙、苒平剪紙。剪紙藝術經過百年的薰陶與發展,許多精巧的剪紙作品已成為一般人難以超越的技藝水準,許多當代的作品更甚至受到眾多博物館的關注與收藏,是中華文化相當重要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北年味大不同
過年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團圓」,而團圓最重要的莫過於「吃」。當全家人齊聚一堂,享用一頓富有寓意的菜餚來送舊迎新,不僅暖了家人的胃,也凝聚了彼此的心。年夜飯因此成為過年中最重要的儀式,更是世界各地華人一年中最是期待的一頓佳餚。
中華文化因幅員遼闊,八大菜系各執一方,光是過年主菜餚就大不相同。普遍來說,北方人愛吃「餃子」,南方人則吃「年糕」與「湯圓」,其寓意都是招財進寶、步步高升與圓滿之意。餃子因其外形如元寶,從除夕吃到大年初一最能象徵財富滾滾;南方人則吃黃色與白色的年糕用以比做金銀元寶,且年糕更有年年高升之意;四川蜀地一帶人們則喜好在初一吃湯圓,象徵圓滿與好運。
而在各省份餐桌上的必備年菜更是精彩萬分:
北京: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寓意人生的福祿壽喜,是北京天津一帶過年的必吃年菜。做法與獅子頭相似,主要餡料是豬肉餡、雞蛋與蔥花,但為求吉祥就用四顆作為象徵,是一道簡單製作卻寓意完美的傳統年菜。
上海:蛋餃
上海的傳統年菜莫過於蛋餃,因為上海菜講究細緻與功夫,所以蛋餃都要親自製作,利用鐵勺慢慢將蛋皮製作成形,宛如元寶,象徵富貴吉祥。就連知名作家張愛玲都曾在書中描述上海人喜愛蛋餃。
香港:盆菜
香港因明清時期多海盜,居民習慣用石頭在房屋周邊建矮牆來防止清擾,因此造就了許多「圍村」出現,盆菜就是在圍村中延續下來的傳統年菜。將多種風味相配的食材放入大湯鍋中共食,不僅凝聚了家人的心,也強化團圓意象。
江浙:新風鰻羹
每年到了臘月,江浙盛產海鰻,加上此時季風強烈,當地人習慣將海鰻剖開取出內臟後晾在戶外成為鰻魚干,稱為新風鰻魚。在春節時,只要洗淨後切段,加上蔥、薑、酒蒸熟,食用時再搭配香醋就很夠滋味,是沿海居民的年節美食。
雲南:汽鍋雞
作為滇菜大本營,汽鍋雞可以說是雲南的重點風味菜,也是當地人的年菜首選。當地研發出形狀特殊的汽鍋,在下方放入盛滿水的湯鍋,將雞放入汽鍋後蒸熟,湯汁為蒸氣凝成,不僅保持原汁原味,且肉質鮮美無比。後人更加入許多珍貴中藥材,使今日汽鍋雞不僅特殊更兼具營養價值,是高級且養生的年菜佳餚。
四川:川味香腸
四川人愛吃麻辣人盡皆知,但四川人也非常喜愛香腸,在年夜飯中若沒有川味香腸就像沒吃到年夜飯一樣。與其他各省份的臘腸不同,四川的香腸以麻辣風味為主,製作上相當講究麻辣與其他味道的比例拿捏,每家各有不同的獨門配方,但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花椒味與辣椒味,是蜀地過年家家戶戶最熟悉的老味道。
滿蒙過年同精彩
過年可不只是漢人的專屬節慶,每個民族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迎新送舊,不論是風俗、舞蹈、飲食等,都同樣乘載著對家人齊聚一堂的珍惜。
滿族:本家旗色不能忘,烏鴉喜鵲當神祭
滿族與漢人共處數百年,許多過年習俗都已與漢人相同。但滿人至今仍有在過年時,於家門口貼上紅、黃、藍、白等四色旗幟,象徵對於本家旗色的驕傲,更視為不忘本的表現。除夕當天,滿族人會在家中立一根「索羅桿」,上面有個容器乘裝豬的內臟,讓烏鴉與雀鳥食用,這習俗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用以感謝鴉雀,因為在傳說中,牠們拯救了滿人的先祖奴爾哈赤;二是滿族人出自東北,早期受薩滿信仰的影響,視烏鴉為傳遞訊息的神靈,讓烏鴉在滿族人心中有著與漢人截然不同的地位。
蒙古族:手持彎刀割肉吃,歌舞通宵到天明
與滿族人相似,受到漢人的影響也開始有了「過年」的習俗,但年夜菜則因地制宜換成了白水煮羊肉的「手把肉」與象徵告別舊年的「辭歲酒」。「手把肉」因用蒙古彎刀將羊肉割下來吃而得名,是一個兼具儀式與團圓意象的過年習俗;除夕當夜,人們也會喝辭歲酒。蒙古族人向來擅長競技與歌舞,自然不會錯過春節這樣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年輕男女會在過年時盡情歌舞。與漢人「守歲」習俗相似,蒙古族普遍有通宵到天明的慶祝活動,包含下棋或是聽說書人說著蒙古族出身的故事,作為凝聚族人的重要習俗。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有著厚實的文化底蘊與民族特色。春節,正像是跨越時空、跨越民族、跨越語言的共同文化記憶。不論是哪一省份的人,或是哪個國家的華人,永遠都有探索不完的春節習俗與品嚐不完的年節味道,今年過年來點不一樣的,換個地方過春節,感受不同於家鄉的年味,讓過年更有看頭。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美麗中華特別企畫
更多詳情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