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一直致力於地球生態及環境保育宣導,具有專業深遠的影響力。每年,國家地理舉辦華人探險家論壇系列活動,除了邀請年度探險家蒞臨分享他們在各自領域的不同經歷與成就外,另有相關議題的座談會,以知識共享的角度,帶領讀者走入黃框、看見更多不同的世界!
【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 永續策略座談會】- 2018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前導活動於10月10日在臺北三創生活園區內舉行,活動當日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楊宏志副局長、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 曹先紹博士以及APP亞洲漿紙永續經營總監 Elim Sritaba女士一同為民眾分享知識。由《國家地理》雜誌營運長─蔡耀明先生擔任引言人的角色進行聯合座談,各自從政府、單位與企業的角度共享該如何為大自然保育盡一分心力,推動民眾進而思考綠色教育的意義。
國土生態綠網的觀察與實踐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楊宏志副局長
臺灣土地屬於林務局掌理下的國有林事業區面積為153.8萬公頃、佔陸域面積約42.5%,其範圍從平地、淺山到高海拔山區都囊括在內,連結東南西北的生態綠色網絡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是必須的。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在「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計畫」 推動了六大主軸:國土藍圖盤點與跨越平臺建置、里山倡議及友善生產環境推動、友善環境生態造林、瀕危物種保育策略行動、生物通道之建置與廊道串聯以及公眾參與及教育推廣。
守護山林需要的不僅僅是純粹的生態保育,目前在國有林事業龐大面積中擔任「森林護管員」一共有1,087人,除了在險峻山林中巡視、防止山老鼠竊取森林主副產物、火災防救等各項工作。(了解森林保護及管理),此外結合社會力量加強森林保護計畫,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達成國有林地、森林資源與社區部落共生共榮之目的。透過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楊宏志副局長的分享與各項實例解說讓大眾更了解林務局於山林裡的耕耘及維護國土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 曹先紹博士
全世界人口不斷攀升下,人類及其仰賴為食的家禽家畜,甚至因人而衍生的入侵種族群量也都伴隨著暴增,該如何在人類、家禽家畜及外來種的比例中達到平衡,是現在最重要的議題。臺灣物種現今面臨的狀況為外來物種的大肆入侵,不僅僅危害到原有物種基因之外,對環境更造成淺在危險如:傳播疾病、造成食物鏈間的失衡,更是不容小覷! 而動物園在其中又該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呢?曹先紹博士引用了Dr. William Conway所說的:「動物園暨水族館從活體博物館進化為保育機構」(Evolve from Living Museum to Conservation Institution.) 提及動物園在物種保育下能有顯著的助力,2016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中提到「動物園已典藏了全世界百分之15的陸域瀕危脊椎動物。」再次證明其重要性。
身為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會員之一的臺北市立動物園也借鏡國際間各地動物園如:美國紐約布朗動物園-東北虎Amur tiger的保育展示中心、瑞士蘇黎世動物園Masoala熱帶雨林館…等案例藉以看見臺灣在物種保育上發光與仍有需要進步的地方。預計於107年年底開幕的臺北市立動物園熱帶雨林館,將提供動物更舒適的生活場域及帶給遊客不同的感官體驗,持續在臺灣物種保育中盡一份心力外更從教育面讓民眾了解其重要性。
私人企業能否在森林保育盡一己之力?
APP亞洲漿紙永續經營總監 Elim Sritaba 女士
印尼的國土面積1.913億公頃其中森林面積占其66%,這當中30%劃分保育林而另外的36%則做為生產林使用,然而單純的區域劃分是無法抵禦自然資源持續匱乏以及盜採濫用,因此身為全球十大紙業集團的APP亞洲漿紙意識到森林砍伐問题不能僅僅只靠森林獨善其身就能有解,有效的森林保護需要更積極的管理和策略。於是在2013年APP亞洲漿紙推出了《森林保護政策》(Forest Conservation Policy)希望持續達到四大承諾及實踐:保護自然森林、實踐泥炭地最佳管理模式、社區參與以及原料供應與採購的永續經營。
對於企業體來說不僅僅是管理者的策略推動,更須進一步推動至下游的廠商及加工廠的管理,實行的過程雖舉步維艱,但在科學和高科技的結合中永續策略的藍圖逐步實踐當中。透過該計畫的實施,同時也看見許多待持續檢討和改善的挑戰,從文化轉型、量化評估到解決社區衝突各個都是挑戰。Elim Sritaba表示經過五年的計畫實行當中他們逐漸看到了成效,過程仍舊艱辛與備受挑戰,但相信能在自我要求中、批評指教聲中不斷進步與前進。
講座最後進行了聯合座談,在《國家地理》雜誌營運長─蔡耀明引言人的提問下,講者們交流了不同地區、單位如何在實踐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中進一步促進民眾認同與支持等問題。在這場深度探討綠色議題的座談會,《國家地理》雜誌也與大家一起前進,喚起大眾對於大自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