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Nov. 17 2016

到十三行博物館VR體驗水下考古

  • 到十三行博物館VR體驗水下考古

    到十三行博物館VR體驗水下考古

1

「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即日起在十三行博物館展出,包含全國首創水下考古虛擬實境(VR)體驗、擬海底隧道裝置、魚群互動遊戲、水下考古作業流程與設備展示,邀請民眾認識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現況。

戴上HTC VIVE裝置,觀眾會聆聽專家介紹台灣水下考古概況,環顧四週,滿是色彩斑斕的珊瑚與各種魚群優游;接著畫面一變,進入汪洋深海,觀者來到沉船上,只見巨鯨自遠處游近,經過面前,彷彿一伸手便可觸及。

看完虛擬海洋,少不了來點貨真價實的展品。展場中的焦點之一,便是從澎湖海溝打撈上來的新生代第四紀德氏水牛頭,為臺灣目前最完整的水下考古動物。德氏水牛最早是在北京周口店所發現,而近廿年來,浙江舟山群島及臺灣澎湖群島海域附近,不斷有漁民在這裡撈獲不少的哺乳動物化石,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德氏水牛化石標本。

距今大約四萬至一萬年前,全球氣候轉冷,海平面下降,臺灣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之間形成「陸橋」。東亞大陸北方的動物,因為天氣寒冷、食物缺乏,所以大舉往南遷徙。當天氣逐漸回暖,臺灣海峽再次變成海洋,先前葬身於此的動物骨骸也深埋海底,如今再被漁民打撈而重見光日。

身為考古專家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臧振華表示,200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推廣以非破壞之技術與探測方法進行水下考古的調查,儘可能以現地保存為首要選擇。中央研究院自2006年起,於澎湖、臺南、東沙、綠島及馬祖東引等海域進行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截至目前,經由水下驗證發現的目標物逾80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辦理列冊追蹤者有4處:載有大量磚瓦青瓷的清代木船、1892年從上海至香港途中遭遇颱風觸礁沉沒的英國籍「S.S. Bokhara」商輪、甲午戰後編入日軍艦隊的清廣東水師巡洋艦「廣丙艦」,以及日軍二次大戰之運輸艦「山藤丸」。

臺灣附近海域蘊涵豐富的水下文化資產,除了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區的劃設,避免商業或工程開發帶來的破壞,臧振華也另外建議政府設立「潛水步道」,鼓勵大眾親近與認識珍貴的水下寶藏。

展場海底隧道布置。

 

採訪報導:吳靖雯

 

SEP. 2024

深海探索新紀元

深海是鮮少有人探索的寂靜世界,本文記錄了研究船海洋探索號上的科學家團隊,潛入灰六鰓鯊獵食場進行標識任務,希望藉機窺探這片未知境地。

深海探索新紀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