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伊拉克零年 Homeland (Iraq Year Zero)
伊拉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重創,戰爭滲透在百姓生活之中。經濟制裁、基礎建設的破壞導致戰後數年,缺電仍是常態;污水處理設施損壞導致河川嚴重污染,使居民飲用後產生許多疾病。在經濟與權勢的角力下,人民生活成了犧牲品。雖然隔年即宣告戰爭結束,真正的陰影卻持續籠罩著日常,甚至十多年後捲土重來。本片不只是一部費時拍攝剪輯的影片,更是導演多年心中牽腸掛肚的思鄉之情;是情感抒發,也是對「戰爭即日常」、從日常反映戰火的溫柔展現。親暱的家庭生活道出伊拉克的近代史,藉由非話語論述的影像語言,訴說一種即使跨文化也能輕易進入的普世之情。
行過天堂之火 Those Who Feel the Fire Burning
如何呈現難民的生命狀態以及處於生死的那一刻?影片以格外實驗的手法翻轉了一般處理難民生命政治的作品無法避開的嚴肅問題。這部影片的不落俗套,在於它大膽地透過開場落海的難民的身體及其視點作為推進整部作品的敘述形態。猶如亡者的他,盤旋在歐洲上空,伴隨各國難民,聆聽他們心聲。如果紀錄影片總是以生者來聯繫現實世界的話,這部藉由死者的遊蕩與漂浮狀態來體現難民游離在歐洲的垂死與非人處境,更貼切地映照移民面對的殘酷真實。試問:還有比死更能夠確切呈顯這種赤裸生命的嗎?
夢繫盧森堡 Eldorado
歐洲中部的蕞爾小國「盧森堡(大公國」,因為金融業的高度發展,生活富庶,吸引不少外國移工前往找尋機會。在南歐經濟崩壞的大環境背景下,高達46%的外國人居民中,又以葡萄牙人為最多。本片歴時三年,紀錄呈現四位中、青代的葡萄牙移工,如何懷抱理想來到這個宛如黃金的理想國度,找尋機會。
影片的敘事手法,如劇情電影已規畫好的分鏡一般精準,安靜沉穩,甚至略顯優美,將葡萄牙移工日復一日尋找工作機會,滿懷希望與偶時落寞的內在情緒,透過影像完整傳遞。四位帶著不同背景而來的移工:長期失業的父親、逃避南歐經濟蕭條的中年轉業經濟難民、行為偏差的青年,以及曾經遭遇家暴的婦女,交織出這群移工的臉譜。
鑛 Aragane
先是記錄礦坑外的環境,接著尾隨工人進入波士尼亞的礦坑中。攝影機成為全然的觀察者,被各種物質物件、空間環境、身體勞動所深深吸引,挖掘聲轟答答不絕於耳,進入一趟全然黑暗的地底世界之旅,當再回到地層表面上時,已完成一件關於凝視的思考儀式。
挖玉石的人 Jade Miners
2012年底,緬甸政府軍與少數民族克欽獨立軍開戰後,許多原本與政府簽訂了合約,合法開採玉石的財團,被迫停止了開採。綿延上百公里的玉礦區變成了戰區。緬甸全國各地的工人,湧入克欽省玉礦區,非法開挖玉石。他們冒著被軍警逮捕、被土石掩埋的危險只為了挖到上等玉石,過上好日子。
乾涸之境 Drought
巴西女導演瑪莉亞‧奧古斯塔‧莫斯長期關注巴西的人權與社會現況,作品受邀至各大重要影展播映,並曾以寫實記錄巴西司法不公的影片《法與情》曾獲2004TIDF首獎。這次她將鏡頭帶離封閉的室內環境,轉向巴西東北地區Sertão貧瘠的地景。她維持一貫精準、冷靜的紀錄片語言,帶領觀眾省視巴西日益嚴重的乾旱問題。如同一部在荒涼沙漠穿梭的公路電影,鏡頭隨著水罐車巡訪各個村落,乾枯荒涼的風景中,貧苦民眾靜默排隊等候取水的宿命神情,彷彿一幅幅肅穆的悲歌素描。導演不僅只是用一個個無聲而有力的長鏡頭構築她拍攝人物的處境,她也透過他們無奈的心聲,提出對「乾旱工業」的嚴厲批判,點出水資源分配的不公義之處:「在這裡,水是黃金」;「水是給人們用的,還是給少數有錢牧場飼養牲畜用的?」
【2016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5/6-5/15於台北新光影城及光點華山電影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