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08 2022
特別企劃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

  •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 麥導說:「台灣的山林有強大的魔力,走進去再也離不開了。」(圖片由Columbia提供)

    麥導說:「台灣的山林有強大的魔力,走進去再也離不開了。」(圖片由Columbia提供)

  • 中央山脈大縱走-秀姑巒山(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中央山脈大縱走-秀姑巒山(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 對麥導來說,山林永遠充滿新鮮感,因為台灣山林是天書,每次進入山林都像是重新看一本書。(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對麥導來說,山林永遠充滿新鮮感,因為台灣山林是天書,每次進入山林都像是重新看一本書。(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 下一部電影 - 山椒魚來了(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下一部電影 - 山椒魚來了(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 今年Columbia以麥導的影片,邀請大家重視與關懷台灣山林生態。(圖片由Columbia提供)

    今年Columbia以麥導的影片,邀請大家重視與關懷台灣山林生態。(圖片由Columbia提供)

  •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1

人稱麥哥、麥導的麥覺明,製作、主持《MIT台灣誌》二十年,說起山林紀錄片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MIT台灣誌》陪伴著許多人從小到大,是認識台灣山林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影像記錄台灣山林的開路先鋒。

台灣山林有魔力 走進去再也離不開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麥導說起小時候家住高雄,路的盡頭,正好可以看見綿延的中央山脈,因此親近山林對他來說就像與生俱來一樣。大學參加登山社,每到假日一有機會就爬山,麥導說:「台灣的山林有強大的魔力,走進去再也離不開了。」

剛畢業時從事會計財務工作,不久山林就呼喚他了。從擔任衛視中文台《台灣探險隊》企劃開始,麥導學習電視節目作業;2002年製播中視《MIT台灣誌》。開始製作影像節目,看山的角度不一樣了,會深入看一座山,不再只是山岳風景,還有多元角度、歷史面等。「後來愛上影像紀錄工作,結合工作與興趣,一做到現在就沒停過了。」麥導笑著說。

第一次登百岳就像初戀 永難忘懷

麥導回想起,大學一年級元旦假期第一次登山。「第一次就像初戀,記憶猶新,」當時要到合歡山,坐車到大禹嶺,再走9公里到松雪樓住宿。猶記得合歡東峰是第一座百岳,爬上三千公尺山頂時最為震撼,登高望遠眼前盡是超過一半的台灣,像是玉山、南湖大山等,讓他非常興奮,就像跟山談戀愛,久久難忘。 

麥導說:「台灣的山林有強大的魔力,走進去再也離不開了。」(圖片由Columbia提供)

麥導說:「台灣的山林有強大的魔力,走進去再也離不開了。」(圖片由Columbia提供)

耗時三個月克服艱險 完成拍攝中央山脈創舉

《MIT台灣誌》十週年時,麥導做了電視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中央山脈影像大縱走。從宜蘭南湖大山,拍到高雄卑南主山,耗時近四個月。途中曾遇上連下17天雨的惡劣天候;在通過死亡稜線、鬼門關斷崖、烏拉孟斷崖等必經的危險地形時,幸運地有夥伴相互扶持度過障礙;當拍攝隊伍抵達能高安東軍箭竹大草原,看到美麗的高山湖泊、遇見野生的水鹿大軍,立刻又振奮了整個團隊的士氣。在南湖圈谷的大甲溪源頭,看到、聞到、摸到孕育萬物的第一滴水,清澈冰涼又甘甜,見證生命起源,這些都印入麥導心中,轉化成深深感動。

中央山脈大縱走-秀姑巒山(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中央山脈大縱走-秀姑巒山(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登山是禪定 也是閱讀天書

麥導很享受走在山林中的喜悅,他認為登山是運動,卻又能進入另一種境界:禪定、放空、向內思考問題,是認識自己的絕佳機會。 

對他來說,山林永遠充滿新鮮感,因為台灣山林是天書,每次進入山林都像是重新看一本書。拍攝台灣黑熊,認識黃美秀老師,看見野外研究者的努力,才知道壯碩的黑熊,竟然是偏素食的雜食者,喜歡吃樹上的果實。野生動物無法安排,遇到人又會跑掉,所以跟著黑熊研究團隊拍攝黑熊,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歷程。然而,拍節目可以吸收他人經驗,每每能獲得新鮮感,總是讓人樂此不疲,於是麥導喜歡古文新解:「行萬里路就像是讀了萬卷書。」

對麥導來說,山林永遠充滿新鮮感,因為台灣山林是天書,每次進入山林都像是重新看一本書。(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對麥導來說,山林永遠充滿新鮮感,因為台灣山林是天書,每次進入山林都像是重新看一本書。(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二十年影像全記錄 見證暖化改變生物習性

二十年來,麥導也看到了氣候變遷對生物的影響。像是在中海拔的清境農場,開始會有蚊子、燕子,這些原本在平地才有的卻開始在高山出現。暖化確實在發生,很多鳥類原本生息在兩千多公尺,現在要到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區才能看到,這些都顯示環境正在轉變。

麥導持續記錄各種生物 樂見台灣生態好轉 

下一部電影 - 山椒魚來了(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下一部電影 - 山椒魚來了(圖片由麥覺明導演提供)

麥導長期拍攝紀錄各種生物,這幾年跟拍學者上山調查山椒魚,而這五種山椒魚都是台灣特有種,讓他深覺台灣環境得天獨厚,需要大家好好珍惜愛護。繼電影《黑熊來了》之後,預計今年底將山椒魚紀錄片推上大銀幕,讓人十分期待。

早期學生時代,在山上能看到的動物不多,但現在不一樣了,麥導笑說甚至是鹿滿為患;動物容易看到,表示動物跟人關係改善,台灣生態環境好轉了。 

留給下一代美好紀錄 是繼續行走的動力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走在台灣山脊上的男人|麥覺明導演(圖片由Columbia提供)

「台灣山林是拍不完的,」麥導說,不同季節跟不同人上山就會有不同的故事。
暢快登頂的喜悅,跟夥伴在一起的過程,都是他享受登山的理由。麥導說自己雖然年過半百,但只要還能走、能拍,有機會都願意繼續走下去,「把山林一切美好記錄下來,留給下一代,跟大家分享,這是我往山裡走最大的動力。」

Columbia與麥導 邀請大家為生態盡心力

今年Columbia以麥導的影片,邀請大家重視與關懷台灣山林生態。(圖片由Columbia提供)

今年Columbia以麥導的影片,邀請大家重視與關懷台灣山林生態。(圖片由Columbia提供)

Columbia是國際戶外運動品牌,從去年秋冬開始發起社群活動,邀請粉絲贊助石虎保育協會,與麥導對山林生態的關懷精神不謀而合。今年更要以麥導的影片,呼籲朋友們按讚分享,每個按讚或分享,Columbia就會捐出10元給石虎保育協會或山椒魚紀錄片,持續為台灣生態盡一份心力。

公益活動詳情請見Columbia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olumbiataiwan
前往YouTube觀賞影片:https://youtu.be/_r2HNB_PxCU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