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281期

共 9 筆相關資料

33的力量
探索與冒險|
Apr. 01 2025

33的力量

撰文:李永適 已經137 歲的《國家地理》雜誌自然是一本有歷史的雜誌。這段歷史開始於1888 年,33 位高瞻遠矚的社會菁英決定成立一個組織來「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國家地理學會因而誕生,在未來一百多年中造成深遠影響的《國家地理》雜誌,正是這個學會的會員刊物。 這本雜誌經歷了許多變化,但不變的是對探索和科學的持續支持與關注,並通過報導對世界做出正面影響。 因此本期雜誌我們實現了一個新想法,就是在今日世界當中,選出33 位延續國家地理精神、為世界帶來正面改變的人物。這33 人來自世界各地,有些您或許聽過,有些可能完全陌生,但是他們各自在不同領域中挑戰不完美的現況,從氣候變遷到生...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1/3)
探索與冒險|
Apr. 01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1/3)

1888 年,包括科學家、探險家、學者在內的33 位想法大膽的元老創立了國家地理學會,希望重新想像我們接觸與了解世界的方式。他們是在回應那個年代的關鍵挑戰。 當然,很多情況在那之後已經有所改變,但在國家地理學會,同樣的想法仍然激勵著我們:共同致力於讓世界更加美好的一群人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著這樣的精神,我們首次推出「國家地理33」這個計畫,讓世界各地的夢想家、創建者、指標人物和冒險家受到矚目與表揚,他們相信我們的世界需要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並急需採取行動,而且拿出了實際的作為。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2/3)
探索與冒險|
Apr. 01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2/3)

理想家 伊芳.阿基-索耶、尤金妮雅.卡格博 拯救城市脫離氣候緊急狀態的當地領袖 十年前,獅子山的伊波拉疫情即將結束之際,伊芳.阿基-索耶看到另一場禍害:首都自由城周圍的熱帶雨林被砍伐,用來建造房屋及作為燃料,結果造成嚴重的後果。「我這才突然注意到濫伐的情況有多嚴重,」她說,「我真的把車停下來,哭了一場。」如今當地日常氣溫超過攝氏37度,雨季時常有致命的洪水與山崩,2017年的一場土石流甚至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獅子山是世上最容易發生氣候災害、也是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面對主要由富裕國家燃燒化石燃料引發的危機,應變能力嚴重受限。 如果這種境況聽起來很淒慘,阿基-索耶提供了另一...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3/3)
探索與冒險|
Apr. 01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3/3)

理想家 露西.巴許 建立網路剩食交易平臺的應用程式協創人 露西.巴許24歲時還沒有任何寫程式的經驗。不過,這位法國創業家長年看到這麼多狀態良好的食物被扔進垃圾桶,心底始終感到不快――這些被丟棄的食物約占全球產量的30%,腐爛產生的溫室氣體達整體排放量的一成。 麵包店、餐廳、超市通常會在每日打烊時丟棄易腐壞的食品。如果有人能連結這些即期食品和希望撿便宜的食客,這些食品就能以超便宜的價格賣掉。她首先號召供應商,再建立起技術團隊。在巴許堅定的奔走推動下,Too Good to Go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剩食交易平臺,在19個國家營運,用戶破百萬人。「我們不是坐等改變,而是起身行動...

揭開剛果盆地之謎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5

揭開剛果盆地之謎

這處雨林的面積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然而幾十年來氣候科學家一直無從接觸與研究。如今,中非有一批本土培育出來的新生代研究人員正努力改變這個狀況,他們在那裡的發現正在顛覆我們對如何保護地球的認知。 撰文:梅蘭妮.高比 MÉLANIE GOUBY 攝影:妮可.索貝奇 NICHOLE SOBECKI   剛果盆地濃密的雨林樹冠層裡,午後的陽光已開始減弱,在一座自叢林中拔地而起的高聳金屬塔上閃爍著。這座高55公尺、瘦瘦長長的鋼鐵塔就像一具龐大的衛星網路天線,只不過配備的是各種更厲害的科學偵測器。風勢大了起來,吹得鋼鐵塔搖搖晃晃,隨著陣陣強風哀鳴不已。但生物學家...

來自恐龍時代的倖存者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5

來自恐龍時代的倖存者

1億6200萬年來,鱘魚成功抵禦了所有威脅,但如今人類將牠們逼到滅絕邊緣。為了保護這些活化石,一場緊急抗戰於焉展開。 撰文:漢娜.諾德豪斯 HANNAH NORDHAUS 攝影:珍妮佛.海斯 JENNIFER HAYES   河水浩蕩奔湧,無聲流動。哈薩克南部的12月間,錫爾河附近的地貌染上棕色和褐灰色,那是陷入休眠的草叢、淤積的氾濫平原和光禿禿的樹木。這裡並不是風景最美的河岸,到處散落著食物包裝紙和瓶瓶罐罐,還有一輛廢棄的轎車。頭頂的太陽在煤炭和木材燃燒產生的煙霾下變得模糊。不過,對於伯尼.庫哈伊達正在尋找的動物而言,這個地點似乎十分完美。 庫哈伊達是...

獨一無二的群飛之美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5

獨一無二的群飛之美

歐洲椋鳥的集體飛行不但華麗且變化無窮,新研究還揭露了背後原因。 撰文:艾德.楊 攝影:索倫.索爾卡   在歐洲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冬天黃昏日落前的那一小時,天空中會聚集成千上萬的歐洲椋鳥。這些鳥停歇在棲木上準備過夜之前,會上演大自然最壯觀的飛行表演。牠們彷彿化為一個整體,脈動起伏、翻滾旋轉,就像一個形狀不定、千變萬化的生物體,有如書法筆觸般細膩優美,又如搖曳火焰般飄忽混沌。 這麼多的鳥是怎麼做到這麼緊密又協調的行動?這是研究人員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試圖解決的謎團。1931年,鳥類學家艾德蒙.塞羅斯把椋鳥的這種群飛描述為「空中的狂翔」,他認為只能透過心電感應...

這是真正的聖杯嗎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25

這是真正的聖杯嗎

撰文:貝琪.利透   失落數千年、充滿神祕色彩的聖杯,可說是世界上最下落成謎的基督教聖物。然而,數世紀以來,西班牙瓦倫西亞主教座堂的神職人員一直相信他們珍藏的就是「最後晚餐的聖杯」。 關於聖杯眾說紛紜,但大家一致認為,它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器皿,也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用來接住他鮮血的器皿。在傳說故事裡,君王和騎士(如亞瑟王和加拉哈德爵士)都想追尋這件聖物,以此證明他們的貞潔和美德。 西班牙的歷史記載第一次出現瓦倫西亞聖杯是在1399年,當時聖胡安德拉佩納修道院將它贈予亞拉岡國王馬丁。他的繼任者之一阿方索五世可能是第一位提出這個杯子是聖杯的統治者。荷蘭...

焦點瞬間
旅遊|
Apr. 01 2025

焦點瞬間

來自我們攝影師的作品 環境 「對我來說,這張照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捕捉到礦坑的悄然蔓延,在長年擴張之中,把所到之處的一切都吞噬掉。」——攝影師丹尼爾.夏塔德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