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2 筆相關資料
總編輯的話 撰文:李永適 攝影:克里斯多福.佩恩 CHRISTOPHER PAYNE 在我寫下這篇文字時,我透過玻璃鏡片望著電腦螢幕。如果沒有鼻梁上的眼鏡矯正散光與老花,我的工作能力必然大受影響,甚至有可能從學生時代就難以跟上課業的要求。考量到華人有九成人口有近視,玻璃對我們的生活,乃至於整個文明的影響不能說不巨大。 4500年前,玻璃就已經出現在人類生活當中。不過直至約七百多年前,人類掌握了以玻璃表面曲率來改變光的折射角度的工藝,它開始真正地改變了人類文明的歷程。除了以玻璃鏡片矯正視力,玻璃造就了望遠鏡與顯微鏡,讓我們能看見遙遠的天體與微生物,讓我...
玻璃時代 人類製造玻璃已有數千年,如今它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科學家正在不斷精進這種材料,不但創造出可以彈跳、彎曲的玻璃,還能用來製作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鏡片。 撰文/傑.班奈特 攝影/克里斯多福.佩恩 現代世界靠著玻璃運轉,這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材料。 2023年3月一個冷冽的下午,秋葉和彥與一位同事站在日本「千葉光學」玻璃工廠的庭院內,準備打開他們最近的成品。堆高機推出一個大約浴缸大小的大型陶土坩堝,在他們面前放下。兩人各抓起一把長柄大錘,高舉過頭,用力敲打坩堝外緣。他們劈開厚重的陶器,露出珍貴的內容物:一種堅硬發亮的物質,...
一池春水裡的無限生機 季節性降雨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綠洲。 撰文/蘇珊.漢德.雪特莉 攝影/崔斯坦.史賓斯基 我沿著一條小徑穿越一片加拿大鐵杉林,這條小徑鋪滿多年來掉落的針葉,踩上去十分鬆軟。前方有一道亮光,那是陽光。光線從樹木間的開口灑落下來,又被一片小水塘反射回去。這片淺水塘是春池,我就是為它而來。 當天是暮春的一個溫暖午後,池中的水已經開始逐漸乾涸。春池的主要源頭是雨水和來自森林高地的逕流,它們沒有永久的進水口或出水口。春池很小,深度僅約1公尺,往往在林地中排成一串,與海水包圍的群島相反,是土地包圍的群池。隨著天氣變暖、春雨停歇,春池的水也逐...
帶他們回家 醫療團隊認為重症孩童最重要的是與家人在一起。 撰文/泰勒.席斯克 攝影/琳恩.強森 6月初一個和煦的星期六早晨,潔咪.泰茲比爾準備做出痛苦的決定。這是她這週第二次來到急診室,雖然潔咪和先生唐過去十年來經常跑醫院,但這次感覺不一樣。 潔咪九歲的兒子傑克森出生時就患有平腦症,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腦部畸形,會導致頻繁的癲癇。從前一天晚上到當天早上,癲癇每20分鐘發作一次。現在,他的呼吸嚴重窘迫。潔咪和唐最近剛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因此假如傑克森心跳停止,他們會遵照同意書的內容。但是他們接受插管嗎?加護病房的醫師和麻醉科醫師站在一旁待命...
婆羅洲荒野的綠色心臟 在印尼一處偏遠的國家公園,動植物繁衍興旺。 撰文/珍妮佛.S.霍蘭 攝影/提姆.雷曼 我被繩子懸吊在大約12公尺高處,身處一座枝繁葉茂的迷宮之中,我向下看了看,懷疑自己是否發神經才會要下方兩名男子把我吊到雨林的樹冠上。其中一位是攝影師提姆.雷曼,他在箭上繫了一根繩子,並射箭穿越高處的一根大樹枝。然後他和他的助手安裝了一個滑輪系統,把我抬升到一個很少有人能去的地方。 此番探險的目的是要到達一株45公尺高的娑羅樹的一個樹襠上,娑羅屬包含一些世界上最高的樹木,樹上也是觀察東南亞僅存幾片完整低地雨林之一的理想地點。 帕龍山國...
薄冰上求生存 西北大西洋冬季變暖,為豎琴海豹及其幼崽帶來了挑戰。 撰文、攝影/珍妮佛.海斯 我潛到一大塊白色海冰底下,耳邊傳來豎琴海豹的哨叫聲、低鳴聲和短促音。 我在聖羅倫斯灣的寒冷海水中。在我身旁,成年的豎琴海豹在牠們專屬的水下世界優雅地游動。在我們頭頂上方的冰層上,則有幾千隻初生小海豹正在休息。 此時是2011年3月,我來到這個海灣的馬德林群島。往年到了冬季,這個海灣的浮冰就會變成豎琴海豹最南方的生產地――初生小海豹的冰上育兒所。 「來吧,我們來找冰。」我們的當地嚮導馬里歐.西爾說道:「找到冰,就會找到海豹。」他說得對:有一群懷孕...
蟲蟲危機的真面目 一名對小小生物懷抱熱忱的攝影師,近距離拍下神奇的蟲蟲小宇宙。 攝影:喬吉.喬基夫 巴爾幹山脈的春天降臨了。保加利亞攝影師喬吉.喬基夫來到蒼翠遼闊的原野,把鏡頭聚焦在某個小東西上。有隻黃色蟹蛛躲在黃花後方,等待大餐上門。花與蟲同為檸檬色調並非偶然──這隻蟹蛛擅長偽裝,會融入周圍的環境,準備悄悄奪下獵物。喬基夫按下快門。 喬基夫的攝影作品捕捉了地球上某些最小居民的豐富生命。在其中一張照片上,有隻螞蟻爬上陡峭的土堆;另一張照片上,瓢蟲在長長的草葉上喝露水。 「對我來說,蟲子愈小,牠們的世界就愈隱密、愈有趣。」喬基夫說。他總會注意...
為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 COVID-19奪走許多生命,顛覆許多人的人生,卻也幫我們上了重要的課程,協助我們應對未來的疫情爆發。 撰文:保羅.艾倫.奧菲特醫師 當我們看見自己身處更大的團體時,就能碰觸到天性中更美好的一部分。 在1859年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小說《雙城記》中,作者查爾斯.狄更斯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充滿智慧的時代,也是充斥愚昧的時代。」這段話恰好是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寫照。 一方面,科學挽救了生命。在病毒辨識出來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國就開發出疫苗並進行測試。之後,美國決定該如何大量生產、大量分配...
天文學 聆聽日食 天文學家為視障者提供嶄新的方式體驗天文奇觀。 2024年4月8日,月球將運行至地球和太陽之間,北美地帶上空會因此出現日全食,從白晝變成一片昏暗。為了讓視障者也能參與這場天文盛事,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開發出智慧型手機大小的裝置LightSound,利用資訊聲音化技術,將環境亮度轉換為各種聲音。長笛聲代表明亮的光線;單簧管的聲音表示已經開始出現部分日食;柔和的滴答聲則意味著日全食狀態:橫跨地球數百公里的地帶,在月球的陰影下陷入詭譎的黑暗。4月的日全食路徑會從德州延伸到緬因州。 LightSound計畫預計將500臺裝置分送至全美的博物館、國家和州立公園,以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