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9 筆相關資料
用影像回顧這一年 李永適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 這一期《用影像回顧這一年》年度圖輯專刊是《國家地理》第二次以整本1月號雜誌刊登攝影師對剛結束的一年所捕捉到的印象,與2020年第一次的年度圖輯專刊非常不同。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 然而到了2021年,各式各樣的問題依然存在,政治仇恨與氣候危機甚至更加嚴重了。不過,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的加速進展以及落實防疫措施,讓病毒傳播稍微獲得控制,人們終於可以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如同這一期專刊挑選的一張照片:香港攝影師林亦非拍攝臺北橋上的通勤車潮。然而...
來自國家地理學會 撰文:吉爾.帝芬塔勒 JILL TIEFENTHALER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作品包羅萬象,這也是其魅力所在。單一影像就能激發好奇心,或影響集體意識。 當我還是個小女孩,在小學圖書館一頁頁翻著《國家地理》時,就已明白這一點。我仍清晰記得1977年3月號封面上圖坦卡門黃金面具的經典照片給我的衝擊。它是前往古老王朝的通行證,點燃了我的想像力。 1889年,國家地理學會和雜誌創立的隔年,《國家地理》雜誌首度刊登攝影作品。在我領導學會的這第一年――也是全球遭遇前所未有巨大挑戰的一年,得以延續這個傳統是天大的榮幸。我們一直支持國家地理探...
COVID 2021年,新冠病毒疫情讓我們坐了趟雲霄飛車。 新疫苗帶來樂觀態度和重新開放,但廣泛注射疫苗的努力卻因不實資訊與疫苗短缺而蒙上陰影。隨著生活節奏回歸常軌,病毒的威脅依舊。 撰文:碧嘉兒.P.特里維地 BIJAL P. TRIVEDI 這本該是勝利的一年,我們擊敗COVID-19的一年。奠基於發展了數十年的基因科技、以極快速度開發出來的革命性疫苗持續推出,帶動史上最大的全球接種行動。封城、孤立、戴口罩和冷清的葬禮,將被國境開放、家庭團聚與經濟反彈取代。 但我們並不知道,推動接種疫苗的努力會艱困難行。在美國,儘管疫情在冬季和夏季各有...
氣候的考驗 大型野火、乾旱、創紀錄高溫、冰河融化、海平面上升、劇烈風暴。警報已響了多年,但2021年顯示,氣候變遷已經到來且不可忽視。 撰文:羅伯特.昆濟格 ROBERT KUNZIG 在數十年竭力抵擋氣候變遷的過程中,某些時刻在當下看似是轉折點。1992年,世界各國大張旗鼓地在里約熱內盧簽署了一份協定,承諾採取行動;2015年,在激烈的談判過後,與會國在巴黎承諾採取國家計畫,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然而,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碳排放仍持續增加――直到2020年COVID-19封城期間,由於化石燃料用量減少,碳排放才減少多達7%。 不過在2021年,碳排...
保存珍寶 在充滿挑戰的一年中,自然保育與文化寶藏的保存都有令人鼓舞的成果。我們在拯救脆弱物種、保護海洋與致敬過往等方面的努力,反映出我們的希望與我們的人性。 撰文:瑞秋.貝爾 RACHAEL BALE 當這個由16頭亞洲象組成的家族開始往北移動時,沒有人知道牠們要去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原因。起初,沒有人想太多。在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象有時會閒逛到保護區的邊界之外,但牠們總會回來。 這次卻不同。 在長達16個月的時間裡,牠們啃食踐踏農作物、在泥地裡浸洗,並沿著公路往北方500公里外、有800萬人口的昆明前進。在這段旅程中,牠們...
發現之年 2021年,從微觀世界到浩瀚宇宙,人類都有了重大新發現和歷史性進展。 撰文、製圖:瑪雅.維-哈斯、傑森.特里特 插圖:馬修.托姆布雷 探索紅色星球 兩具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的鏽紅表面:美國航太總署的毅力號和中國的祝融號。它們都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尋找火星上曾經存在生命的線索。 祝融號是中國飛行器首次登陸另一個行星,而毅力號則達成了其他的創舉,包括:4 月19 日,探測車卸載的直升機在火星表面短暫盤旋,這是人類歷史上首度在另一行星的動力控制飛行;隔天,探測車儀器把一些火星大氣中富含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此創舉可能使火星未來可為太空人...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