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236期

共 14 筆相關資料

熱得要命
環境與保育|
Jul. 01 2021

熱得要命

7月|總編輯的話 夏季高溫 熱得要命 撰文:李永適 攝影:艾略特.羅斯ELLIOT ROSS   就在新冠疫情日益嚴峻之時,臺灣在今年5月還創下了另一個紀錄:2021年5月的平均氣溫達到攝氏31.5度,南部甚至出現40度以上高溫。中央氣象局表示,如果以13個平地測站代表臺灣,那麼今年5月就是「有紀錄(1947年)以來最熱的5月」。 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被迫宅在家中的人數大增,因天氣炎熱在家開冷氣則使住宅用電增加,同時製造業仍繼續生產(尤其是高耗能目前又供不應求的半導體產業),導致臺灣用電量激增,5月分就打破了歷年用電尖峰紀錄,而且有五天位...

當世界熱到讓人活不下去
環境與保育|
Jul. 01 2021

當世界熱到讓人活不下去

當世界熱到讓人活不下去 21世紀不斷上升的高溫,可能會迫使數百萬乃至整個地區的人口離開他們的舒適區。 撰文: 伊莉莎白.羅伊特 ELIZABETH ROYTE   人體演化出來的散熱方式主要有兩種:血管擴張,把熱帶到皮膚,讓熱可以散發出去;以及把汗水排到皮膚表面,藉由蒸發使皮膚冷卻。當這些機制失效時,我們就會死亡。這聽起來直截了當,卻是個一連串崩壞的複雜過程。 當中暑的病患體內溫度上升時,心臟和肺臟都會更用力運作,以保持擴張的血管充血。到某一刻,心臟會無法繼續維持。血壓下降,引起暈眩、腳步不穩以及口齒不清。鹽度下降,肌肉痙攣。許多病人意識不清,甚至陷...

不平等的庇蔭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1

不平等的庇蔭

不平等的庇蔭 在陽光普照的洛杉磯, 低收入地區缺乏樹木覆蓋, 讓許多居民特別容易受到日益上升的高溫襲擊。這是洛杉磯的都市設計和歷來種族歧視政策所遺留的結果。 撰文:阿拉漢卓拉.伯倫達 ALEJANDRA BORUNDA 攝影:艾略特.羅斯 ELLIOT ROSS   米格爾.華加斯清楚記得他是何時第一次體會到樹蔭的力量。當時讀中學的他,奔馳在杭丁頓公園市一座雜草叢生的足球場上,這座小城位在洛杉磯天際線南邊,縱橫分布著火車鐵軌與高壓電線。華加斯在烈日下奮力奔跑,導致體溫過高。 他的視線變得模糊,心臟劇烈跳動。恍惚中,他跌跌撞撞地朝足球場西南角附近一棵...

世界最高處的淘金夢
探索與冒險|
Jul. 01 2021

世界最高處的淘金夢

世界最高處的淘金夢 在祕魯安地斯山脈, 絕望驅使人們投入一項危險有毒的工作── 尋找黃金。 撰文: 芭芭拉. 弗雷澤、赫德嘉. 威勒 BARBARA FRASER AND HILDEGARD WILLER 攝影: 塞德利克. 傑貝耶 CÉDRIC GERBEHAYE   位於祕魯安地斯山5100公尺高處的林科納達,是地球上最高的聚落。這片荒蕪之地的存在,仰賴著此處最為人垂涎且價值不斐的資源――黃金。 隨著這種貴重元素的價格在過去20年間翻了五倍以上,這個位於白雪覆頂的阿納內亞山下的小鎮,已經變成一大片無序蔓延的波浪鐵皮棚屋,簇擁在手工...

可長可久的保育之道
環境與保育|
Jul. 01 2021

可長可久的保育之道

可長可久的保育之道 少了有圍欄的保護區,野生動物與鄰近社區是否能共存共榮?在肯亞北部,新冠肺炎大流行讓這個理念受到考驗。 撰文:崔斯坦.麥康諾 TRISTAN MCCONNELL 攝影:大衛.錢斯勒 DAVID CHANCELLOR   比里科的衛生所外,一陣熱風捲起了塵土。熱風扯動卡在荊棘叢中的碎布,吹著廢棄的塑膠瓶在地上打轉,也揚起了站在診所粗糙木門前的瑪蒂娜.卡羅頭上靛藍色頭巾的尾端。此時正值年中,是肯亞北部的主要旱季,烈日將土地烤得乾焦,讓大地的色調顯得明亮卻也模糊,就像一張曝光過度的照片。 穿著白色護士服、戴著外科口罩的卡羅瞇起眼睛,然後...

垃圾場裡的無價化石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1

垃圾場裡的無價化石

垃圾場裡的無價化石 西班牙一座垃圾掩埋場的擴建,讓古生物學家發掘出許多古代物種,包括猿類與人類的前身。 撰文:珍妮佛.平柯斯基 JENNIFER PINKOWSKI 攝影:保羅.維佐尼 PAOLO VERZONE   沒有幾個地方比寒冷夜裡的垃圾場更令人難受了。但2019年12月,古生物學家喬瑟普.羅布雷斯就在這兒尋找人類演化史的珍稀線索。 過去兩個月來,他幾乎每星期都會在坎馬塔垃圾場待上幾個夜晚,這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區最大的現役垃圾掩埋場。這裡的挖土機日以繼夜、全年無休地忙著將鐵爪刺進土裡,挖出一個個用來存放巴塞隆納及其周遭地區垃圾的深坑。包含羅...

喀什米爾的漫漫封鎖路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1

喀什米爾的漫漫封鎖路

喀什米爾的漫漫封鎖路 長時間隔離重創了這裡的孩童心理健康。 攝影:修卡.南達   故事背後 軍事限制和COV I D -1 9 疫情下的封鎖措施,引發喀什米爾孩童的心理健康危機。 在尚未開始對抗COVID-19疫情的數個月前,已有800萬名喀什米爾人在近年來最嚴格的一次軍事封鎖下,被限制留在家中長達六個月。2019年8月,喀什米爾的自治地位遭取消後,印度政府實行了前所未有的宵禁,並中止手機和網路服務。學校也被關閉,剝奪了孩童與同儕社交的機會。 2019年12月起, 電話和網路零星地恢復,然而就在2020年3月,學校準備復課...

讓人安心的儀式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1

讓人安心的儀式

讓人安心的儀式 近期研究顯示, 我們發展出的社會習俗,起初是為了抵禦共同的危險和疾病威脅。 撰文:提姆.維尼曼   當所有人像儀式要求的那樣,以可預測的方式執行同樣的動作,可以創造令人安心的團結感。 所有人類文化都有儀式──大多是重複性的象徵行為,我們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做,但通常無法解釋這些行為何以達到我們的目的。這些儀式可以強化社群意識並堅定共同的信念,但是它們非常多樣化,令人眼花撩亂,有時還可能使人感到陌生與分化,尤其當某種文化的珍貴儀式,在另一種文化中看來非常奇怪的時候。 多數研究儀式的科學家都認為,「起源不明」是儀式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但最...

鯊魚在黑暗深海中發光
科學與新知|
Jul. 01 2021

鯊魚在黑暗深海中發光

海洋生物 鯊魚在黑暗深海中發光 研究紐西蘭沿岸深海生物的科學家,發現三種具有生物發光特徵的鯊魚──即能在黑暗中自體發光,包括亮烏鯊、南方烏鯊以及鎧鯊,牠們利用皮膚中的特化細胞產生柔和的藍綠光。鎧鯊將近2公尺長,是地球上最大的自體發光動物之一。 這項發現提醒了我們「對於深海和其中的生物還有許多尚待發掘與了解的地方。」身為國家地理新銳探險家的生物學家迪娃.亞蒙說。生物發光在深海鯊魚中有多常見,以及牠們如何運用這項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科學家推測這些鯊魚藉由腹部發光,使潛伏於更深、更暗水域中的掠食者看不見牠們的身體輪廓,這種技巧稱為「反照明偽裝」。—ANNIE RO...

奧地利天梯
探索與冒險|
Jul. 01 2021

奧地利天梯

奧地利天梯 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脈,嚮往山巔的登山者踏上「通往天堂的階梯」。 撰文:史蒂芬妮.皮爾森 攝影​​​​​​​:奎因.施洛克   前進山頂 這條令人暈眩的天梯是大唐納科格爾山鐵索道的一部分。義大利文「鐵索道」(via ferrata)指的是沿著山壁垂直面設置的攀岩徑道,有安全鋼纜與金屬橫檔等固定裝置。這條天梯建造於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橫跨義大利多洛米提山,當初是為了協助士兵通過高海拔地區而建, 後來被登山者挪用,知名度也隨之打開。現在這些徑道讓登山者不需要高超的技術,就能親近壯觀的景色以及攻頂。   鐵索道起源 1...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