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6 筆相關資料
達文西的不朽才華 即使已過世500年,李奧納多.達文西驚人的創意,以及他在科學、藝術與工程學領域的遠見,仍不斷令我們驚豔。 數世紀的時光在一瞬間相互衝撞,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我來到溫莎堡參觀女王收藏的達文西畫作。 高聳的石牆外,觀光客或自拍、或是在挑選紀念茶巾。石牆內,走過裝飾著滴水嘴獸的拱門,達文西引領我回到文藝復興時期。 在堡內莊嚴的版畫室裡,我凝視著一本於16世紀末裝幀的皮製畫冊,彷彿能聽見藝術家的低語。畫冊的書脊厚達6.5公分,上面還有黃金裝飾。因過去世世代代留下了看不見的指印而顯得斑駁磨損的封面上,印的是:Disegni di Leonardo da Vi...
雋永的智慧 達文西的藝術成就斐然,〈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是最著名的畫作,不過他的手稿更能夠展現出他特殊天賦的內在運作模式。達文西把他對自然世界的觀察以及創意設計,以素描與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筆記透漏了達文西如何靠著不斷反覆詰問研究主題,並推翻自己原本的判斷,最後得到驚人的發現。他的思辯過程就是今日的科學準則:觀察、假設與實驗。 即使達文西已經過世500年,他豐富的觀察筆記依然留給後人無限的學習與想像空間,範圍涵蓋了解剖學、植物學、地質學、製圖學、音樂、軍事工程,在他死後,大多數的手稿已經遺失或遭竊,留存至今的7000多張,有許多仍難以解讀,各個領域的專家得以透過達文西的作...
莫三比克新的一天 哥隆戈薩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曾因多年內戰而大量減少,近年來族群數量有復甦的趨勢。要讓這些動物擁有未來,得先讓周圍居民擁有希望。 旱季尾聲某個11月初的溫暖早晨,莫三比克哥隆戈薩國家公園的棕櫚稀樹草原上空,一架紅黑色的直升機朝著東方疾速飛去。 直升機駕駛是來自辛巴威的資深飛行員麥克.品戈。南非野生動物捕捉專家路易斯.范威克,手持一把裝填鎮靜劑鏢的長槍從直升機右後側探出身來。品戈身旁是多明妮克.岡薩維斯,這位年輕的莫三比克生態學家在公園擔任大象管理人。 哥隆戈薩國家公園境內現有超過650頭大象,與該國內戰時期(1977至1992年)相比,數量是大幅增加;在內...
跳火的人 每到夏天,人稱「空降消防員」的精英隊伍會跳傘進入阿拉斯加的偏遠地區,與邊區火災進行生死搏鬥。 電話在晚上9點47分響起時,太陽仍高懸在阿拉斯加的夏日天空中。 警鈴大作,八名空降消防員馬上衝到掛著消防裝備的衣架旁。 「第一位登機!」對講機內傳來這樣的吼聲。排在跳傘名單最上面的是「癢癢」、布洛姆克爾、歐布萊恩、迪伯特、史威薛爾、柯比、史旺、卡普和克雷默。他們整晚幾乎都待在溫萊特堡基地的控制臺旁,插科打諢、互相揶揄,焦急又興奮地等著輪到他們上場,跳下飛機與邊區森林大火拚搏。 現在,他們有正好兩分鐘的時間可以著裝登機。整個流程已經操演得非常熟練,他們的雙手飛快地...
終極的犧牲 五百多年前,生活在現今祕魯地區的奇穆人,在恐怖的儀式中獻祭了269名童男童女。原因為何,仍是個謎。 那名年幼的犧牲者躺在滿是垃圾的空地上一處淺墳裡。那天是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地點是祕魯北方海岸一座名叫宛查奇托的村莊。 有兩個大學生――他們是穿著手術服、戴口罩的實習考古學家――大字形地趴在墳墓兩側,開始用小鏟子挖掘。 首先出現的是小孩頭骨的頂部,上面還有亂糟糟的濃密黑髮。挖掘人員將小鏟子換成油漆刷,小心翼翼地掃去鬆散的沙土,清理出整顆頭顱,還有突出在粗棉裹屍布外的肩膀骨骼。最後還挖到一具小小的金毛駱馬遺骸,蜷在小孩身邊。 來自國立楚希約大學的考古學教授加布...
現代女孩,古老習俗 數世紀以來,西班牙的一個小鎮每年5月都會讓女孩坐上聖壇,以此迎接春天的到來。 故事背後 在西班牙一個小鎮,少數幸運的女孩置身於花框中,成為春天的象徵。 是什麼構成傳統──人又為什麼要延續傳統?或許可問問西班牙舊科美納鎮獲選為「馬雅」的女孩。每年春天,幾個通常在7到11歲之間的女孩會坐在飾以鮮花、精心布置的聖壇上,標誌新季節的到來。 在兩小時間,人群從女孩身旁經過,她們必須文風不動地坐著,嚴肅的表情流露出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多認真。這個當地傳統源遠流長,通常會有數十名年輕女孩申請參加,因此家人都會因為女兒被選上而感到光榮。不過,獲選參加也代表接下...
死亡在未來的風格 我們以所處時代的工具追悼亡者。而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有些悼亡的選項更是令人意想不到。 作為一種哀悼習俗,不論是紀念鑽石還是智慧骨灰罈,都只是新瓶舊酒,與過往文化傳統無異。 從古到今,我們想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方式來悼念亡者: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哥德式陵墓、印度的泰姬瑪哈陵。有的儀式對部分追悼者別具意義,對其他人而言卻是毛骨悚然。在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有所謂的「往生攝影」,以恍如活著的姿態,為死者拍攝人像照片;在藏傳佛教中則有天葬,這種送行儀式又稱為鳥葬(意即對鳥的施予),將死者的遺體餵食禿鷲。 追思亡者的觀念受文化、傳統、地理環境、宗教等多種因素形塑而...
致命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自從我的書《熱區》(暫譯,原文書名為The Hot Zone)追溯極端致命病毒出現的25年以來,伊波拉病毒已被證實是當中破壞性最強的。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伊波拉已經造成剛果共和國數百人死亡,這是自1976年這個病毒被發現以來,規模第二大的疫情爆發。規模最大的疫情發生在2014至2016年的西非三國,造成了約3萬起病例,其中有將近一半死亡。當時在國際各方的傾力協助下,伊波拉疫情是平息了,但卻無法保證病毒已經停止攻擊人類。由於許多複雜的原因,伊波拉病毒很難被遏止。但科學家不停地嘗試,而他們從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將使我們在未來有能力面對這個可能變得更加棘手的病毒。 為...
突破 來自科學與創新的第一線報導 太空人的腦部變化 人體構造是順應重力而發展,我們開始了解失去重力會如何讓我們陷入混亂。 我們的身體構造為適應重力牽引而演化。若沒有重力,身體機能的生理時鐘就不能正常運作。近期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引發人們關注一個特別重要的器官:腦。科學家掃描十位太空人在上太空之前和之後六個月的顱腔,發現他們的灰質(負責肌肉控制、儲存記憶和感官知覺等功能)因提供緩衝作用的腦脊髓液增多而受到擠壓。返回地球有助於讓大部分灰質恢復原狀,但似乎會導致連結腦區的白質萎縮。這項發現還需要更多研究,但已顯示星際生活對地球人而言可能十分嚴苛。&mdash...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