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175期

共 15 筆相關資料

歷史掠奪戰
歷史與文化|
Jun. 01 2016

歷史掠奪戰

  非法古物交易日漸猖獗,引發全球考古遺產浩劫。

照片背後的故事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16

照片背後的故事

有些故事就是會讓人心碎。本期祕魯馬努國家公園篇章中的女孩背後,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這個小女孩名叫尤伊娜,是馬奇健格族人,這群原住民生活在馬努地區,而馬努地區是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之一。 當我們看到攝影師查理‧漢米爾頓‧詹姆士在2015年6月為《國家地理》拍攝尤伊娜的照片時,所有人都為這個十歲小女孩的照片所傾倒。照片中的她整個人從脖子以下都浸在村子附近的尤米巴托河裡,她挑釁地看著鏡頭,頭上頂著一隻寵物黑褐獠狨。 這張照片就像其他很棒的相片一樣,會讓人想要多了解一些─想認識這個小女孩、也想了解她的生活。因為她的族人和其他原住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個地區,所以他們可以合法住在這片受保...

祕魯的另一個世界
探索與冒險|
Jun. 01 2016

祕魯的另一個世界

  馬努國家公園充滿自然奇景,地理位置讓它與世隔絕,雨林深處的原住民獵人也守護著它,但不一定會永遠這樣。

與虎鯊共游
探索與冒險|
Jun. 01 2016

與虎鯊共游

  一個潛水新手與海洋裡讓人聞風喪膽的捕食者近距離接觸,看到了牠們的另一面。

華雷斯城:走過暴力蔭谷
歷史與文化|
Jun. 01 2016

華雷斯城:走過暴力蔭谷

  位於美墨邊境的這座城市命運多舛,曾經名列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不過,在墨西哥政府大力整頓這裡失能的刑事司法體系後,犯罪率已急劇下降,市民生活也逐漸恢復活力。

重複的機制
探索與冒險|
Jun. 01 2016

重複的機制

現代都市生活中,一般人對於平日出入的公共場所,如:車站、大賣場、辦公室、住宅大樓、地鐵等,往往習以為常,這些場所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似乎再自然不過。臺灣的攝影者李浩,卻選擇將鏡頭對準這些我們所熟悉但不加留意的地方,在不同的時間站在相同的位置按下快門,拍出複雜影像,將平凡的建築和場景,轉為抽象畫般的照片。影像不曾使用數位軟體複製,一次次曝光後,數不清的細微又獨特的差異,透過鏡頭不斷累積在底片上,畫面線條呈現出機械式的規律,也成為工業化社會縮影。 對李浩來說,這一張張單色調的照片,像是發出沒有答案的疑問。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日復一日不斷循環,人人彷彿受到某種機制所掌控,集體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喝一杯海洋深層水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16

喝一杯海洋深層水

點擊觀看大圖:https://i.imgur.com/R2eIL6x.jpg 以一個獨特的海底地形為中心而打造的海水淡化計畫,可望將海水轉為飲用水,緩解加州的乾旱危機。 這項公私合營的「蒙特里灣區域用水工程」計畫,預計將從蒙特里灣外深達3公里的海溝抽取海水,再輸往電腦數據中心。這些海水將先用來冷卻數據中心,之後再經過淡化處理。這座淡化廠每天的供水量足以讓5萬5000戶住宅使用,省下的能源還能供應近6萬5000戶住宅的每年用電。淡化廠也會回收廢水內的鈣,製成石灰建材。計畫領導者預期,抽取較冰冷的深層海水也能降低對水生生物的衝擊。 海瑟.庫利是非營利組織太平洋機構的水計畫主任,她...

準時服藥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16

準時服藥

俗話說「凡事有時」,不過藥罐上的標籤可不會告訴你。大部分標籤只教你該吃多少藥,而不是何時吃藥。問題來了,「因為症狀和療效在一天中的各個時間都不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生物醫學工程教授麥克.史摩蘭斯基說。例如,中風好發於清晨,氣喘則通常在晚上。「如果吃藥的時間不對,」他說:「效果可能沒那麼好⋯⋯又或者對身體的副作用和毒性會增加。」 人類和動物的大腦、器官、組織和細胞內都有一套生理時鐘,會自動與地球的24小時晝夜循環同步。而依晝夜節律來按時服藥的療法稱為「生物時鐘治療法」,但很多開處方的醫生對這個領域還完全陌生。針對這個問題,賓州大學醫學院研究晝夜節律的生物學家喬治斯.帕裘斯開了這樣的處方...

當飛蛾遇上蝙蝠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16

當飛蛾遇上蝙蝠

月形天蠶蛾是粉綠色的,有長長的翅膀,體型相當於一張撲克牌大小,外型很搶眼。不僅如此,生物學家傑西.巴柏和川原亞紀多表示,這種蛾也很聰明。他們發現,月形天蠶蛾翅膀末端的「尾巴」不只是好看,必要時還是可犧牲的誘餌,能騙過飢腸轆轆的蝙蝠。 巴柏說,當利用回音定位獵食的蝙蝠逼近月形天蠶蛾時,後者就會擺動尾巴來干擾並騙過蝙蝠,讓蝙蝠無法正中獵物,頂多咬到一點肢端,但很少能吃掉整隻蛾。 「飛蛾和蝙蝠投入聲學作戰已有6000萬年了。」巴柏和川原說道。他們還說,這項研究讓科學家更加認識「反捕食偏移策略」以及飛蛾如何演化、適應,以在這場「演化軍備競賽」中脫穎而出。 ART: JESSICA W...

都會農場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16

都會農場

十年來,「屋頂農場」在美國都會區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連美國農業部也不清楚確切數量。紐約市內有好幾座屋頂農場,供應當地社區新鮮蔬果。有些農場,如圖中位於布魯克林區的「鷹街」屋頂農場,也開放給想體驗園藝之樂的人,提供在此學習和擔任義工的機會。 隨著都會人口增加,如何在都會區有效率地生產更多糧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公元2025年前,全球將有35億人生活在都市中。然而為了提高都市(和其他地區)的農產量,農民得想辦法應付氣候變遷對作物生長條件的影響。 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就是依靠更多有創意的設計。生態學家迪克森.戴波米耶發明了垂直農法,也就是在高樓大廈內經過控制的...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