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3 筆相關資料
伊隆.馬斯克想要飛上火星。 他曾說過一句名言,那就是他想在火星上死去,但不是因為太空船在著陸時墜毀。去年12月的某天晚上,也許能避免墜毀事故發生的一項科技通過了關鍵性的測試。當時,由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製造的獵鷹9號火箭攜帶11顆通訊衛星,從佛羅里達州的卡拉維爾角升空。 飛行了幾分鐘後,推進器脫離火箭本體。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已有數千具推進器在燃料用盡後脫離火箭本體,這些推進器通常會在大氣層中燒毀,殘餘碎片則墜入海裡。但是這具推進器並沒有把燃料耗盡,它非但沒有墜落,還翻轉過來重燃引擎以緩降並引導機身朝附近的平臺降落。簡單來說,這個推進器在往後飛,從地面上看就像...
前進火星 火星南北極的冬季最低溫可下探攝氏零下130度,但在太空眾多星體中,這顆紅色星球所引發的討論肯定最為熱烈。 太空人也許會在公元2024年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執行探測任務,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計畫的時間一樣,但也可能更晚,依美國航太總署的計畫,到了公元2030年代才會送太空人上火星,而且可能只是繞行火星軌道,而非真的登陸。 國家地理本著探索未知的精神,現在就先帶領大家遠赴火星一窺究竟。我們已經升空,並且成功登陸了。這個月我們準備了: ● 國家地理頻道將於11月13日起播出紀錄片《火星時代》,共計六集,介紹目前各方如何致力於探測火星,故事內容著重在人...
八爪魔力 章魚可任意改變體形和顏色、噴墨汁、穿越狹縫逃逸無蹤,還會以吸盤辨味。那麼章魚為何能讓我們聯想到自己? 你正坐在印尼藍碧島外海的海床上,水深約莫只有5公尺,光線充足。這裡的海水溫暖,正如你對熱帶地區的預期。環顧四周,可見灰黑色細沙的波紋上有幾處覆蓋著某種綠綠的渣垢。當你一探究竟後,發現有個堅硬的海螺殼,上頭有六個凸起的粗厚硬角。原殼主也許就在殼內,也說不定早已死去,如今由寄居蟹坐擁硬殼。你在好奇之下把殼翻了過來,結果看到一排吸盤,還有一雙眼睛。 那是一隻章魚,確切說來是條紋章魚(Amphioctopus marginatus),又叫椰子章魚,這俗名來自牠會躲在棄置椰子...
亞利桑那州的利斯津是沿北美大陸深處浮舟而下的起點,我們一行人即將在此展開穿越大峽谷的四天航程,沒人說一句喪氣話。有人告訴我們,我們上方的岩石曾經是海床,我們將看到遺留自那個時代的化石遺跡。 我們將顛簸地穿越由科羅拉多河的引力造成的強勁急流。夜晚我們將睡在沙細如糖粒的河灘上,透過狹長的天空凝視浩瀚的宇宙。不,絕沒有一句喪氣話。 「該死!沒有訊號。」 那是件好事,我告訴兒子凱西。是嗎?喔,不是。他是千禧世代,今年二十多歲。我屬於嬰兒潮世代,正邁向讓我羞於啟齒的年紀。我這一代人愛死國家公園了。比我們人數稍多一點的他們那一代,將必須拯救國家公園。前一晚我們飽覽社群網站,享受最後一頓數...
「蹦!啪!砰!」各式各樣的超級英雄正打破舊有的刻板印象。 漫畫書與圖像小說去年在北美的銷售額突破新臺幣300億元,種族或文化性的少數族群、女性和同志等非傳統人物開始擔任書中要角。在這個廣納各方好漢的英雄榜上,有的是新面孔,而知名的角色與品牌也改造了既有形象。漫威漫畫公司現在有黑人蜘蛛人和女雷神索爾,阿奇漫畫公司的混血角色哈柏是傷殘人士,DC漫畫公司的神力女超人最近剛主持過一場女同志婚禮。 漫畫產業分析師密爾頓.葛瑞普表示,這些曾被邊緣化的族群大約在十年前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主流漫畫中。他說,擁有眾多女性讀者的日本漫畫的崛起,以及好萊塢近期的超級英雄電影,在在催化了這些改變。其他促成改變...
當撒哈拉沙漠的氣溫飆升到攝氏50度時,大部分的動物都會尋找遮蔭;但撒哈拉銀蟻卻鑽出地下巢穴,在毒辣的陽光下尋找動物屍體當午餐。2015年,來自比利時兩所大學的科學家,在炎熱難耐的一個月中追蹤這些螞蟻,挖掘牠們的巢穴,目標是找出這種生物如何適應足以融化鞋子的酷熱。 回到比利時後,科學家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這些螞蟻,發現牠們呈三角形的濃密毛髮能像稜鏡一樣反射光線,就像披了閃閃發亮的金屬外衣一樣,能幫牠們阻擋陽光照射。當博士班學生昆丁‧維洛特用小解剖刀將螞蟻的毛髮剃除、並放在加熱燈泡下時,牠的體溫便急遽升高。維洛特表示,螞蟻這種保持涼爽的方法在動物界是獨一無二的,但這種反射式毛髮能否用來保護人體...
蜿蜒的溝渠彷彿用木製雕刻刀笨拙地刻成,黑色和棕色條紋圖案讓人聯想到燒焦的木紋;幾筆清淡的墨色,高低不平的表面隆起就像是岩岸上的藤壺,鮮亮的圓弧散落在龜裂的土地上……。這些畫面來自火星表面,而未來這裡可能會是我們的新家。 這些照片是由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HiRISE所拍攝,架設在美國航太總署的火星偵察軌道器上。HiRISE配備主鏡口徑為50公分的反射式望遠鏡,從距離火星300公里的高處拍攝,解析度每像素可達0.3公尺。 HiRISE在十年前開始拍攝火星影像,讓我們能親眼看見這顆星球。它在火星南北極上方的「極軌道」上繞行超過4萬7000次,拍攝大約25萬張照片,涵蓋...
願做一支蠟燭照亮麻風村 撰文:鄭靜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更難的是一名臺灣女子,跨過海峽、跋涉千里,來到人煙罕至的四川涼山,為一群四肢不全、面目殘缺的麻風病人尋回社會的關愛,也為這群麻風病人的子女籌辦學校,一辦就是16年,張平宜何以具備無比的勇氣,擁抱被麻風烙印的小孩? 1999年,張平宜因為記者工作初次接觸到臺灣樂生療養院的麻風老人,接續的兩年裡,張平宜足跡遍布廣東、雲南、四川的二十多個麻風病村,見識到一座座土牆茅屋、無水無電、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村裡的病人遭到麻風桿菌侵襲末梢組織,有的缺手斷腳,只能在地上匍匐;有的眼瞎鼻殘,五官扭曲變形。他們因為社會的歧視被隔絕在封閉的村...
家族火雞養殖業 養殖火雞幫助了無數家庭度過經濟大蕭條時期,而且通常是由農婦來經營這種傳統農村工業。1940年,這位被掩蔽在一群數量驚人的火雞中的愛達荷州婦女(小圖),可能就是這樣一位女性經營者。 孵化時期可能很混亂:「客廳裡有火雞、椅子上有火雞、洗碗盆裡有火雞,到處都有火雞。」愛達荷州艾密特鎮上一份1933年的報紙寫道。這些火雞不只在家裡亂竄,也會在山上四處活動。 在20世紀中葉、商業養殖取代家庭養殖之前,農場的孩子放牧火雞群「就跟牧羊差不多。」愛達荷州的歷史學家瑪德琳‧巴肯朵夫說。她仍珍藏著祖父曾掛在「首領」火雞脖子上的鈴鐺,這樣一來,「當火雞群被放牧在長滿灌木蒿的峽谷山坡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