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8 筆相關資料
我的部落以西北太平洋岸的一條河為家,那條河病了,我們的鮭魚逐漸死去。於是我們開始行動,拯救河川與鮭魚。 撰文:莫莉.邁爾斯 我很幸運在傳統的卡魯克家庭長大──依循自然界的年度循環,進行汲網捕魚、復甦儀式和文化焚燒。我成長期間,我父親在北加州伊希皮希瀑布汲網捕魚後,會開著鏽色的老雪佛蘭卡車回家,車斗載滿了亮晶晶的áama(鮭魚)。我們會熬夜處理魚,把魚肉條掛在燻製房,驅趕熊隻。 我們身為卡魯克人,是鮭魚人,是河川人。我們是修補世界的人。我們學到,我們和魚的關係是互惠的,只要有一個卡魯克人在捕魚,鮭魚就會受召喚,逆流而上供給我們所需。 20...
科學家發現,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鮭魚數量之所以會減少,罪魁禍首原來是汽車輪胎產生的顆粒,而且這些顆粒還可能會進入人體……
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的湖泊裡,掠食者與獵物正上演著一場攸關生命的「舞蹈」。河口那群準備迴游的鮭魚,似乎能察覺到虎視眈眈的棕熊,因此棕熊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順利捕到魚。
世界魚類洄游基金會(World Fish Migration Foundation)和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於世界保育日發表了學界第一份洄游性淡水魚狀況全球綜合性報告。報告指出,由於水力發電、過度捕撈、氣候變遷和汙染增加,自1970年以來,報告中觀察的洄游性淡水魚族群平均下降了76%。 鮭魚、鱒魚和亞馬遜鴨嘴鯰等洄游性魚類攸關糧食安全需求以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計。在歐洲多瑙河-喀爾巴阡地區,瀕臨滅絕的鱘魚曾經是當地經濟的要角,但由於過度捕撈和水壩阻擋洄游,族群已經嚴重下降,要花數十年才能復原,但在多瑙河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鱘魚很有希望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