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6 筆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今年7月4日南臺灣發生一起罕見的活體革龜擱淺,發現地點於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恆春萬里桐潮間帶,雖立即移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救傷收容,仍不幸於隔日不治死亡。時隔多月,海保署13日公布解剖結果,死亡革龜胃內無食物,腸道中有兩條長達425公分的魚線,且魚線已存在一段時間,隨著腸胃蠕動而嵌入腸道黏膜面,推測革龜為誤食魚線,多日無法進食引發壞死性腸炎,死於急性敗血症。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7月4日下午3點,一隻長110公分、重130公斤的革龜被發現擱淺於恆春萬里桐潮間帶。這隻虛弱的革龜帶有前肢缺損的舊傷,外表也出現擦傷,雖立即移送海生館醫治,遺憾的是,5日上午6點50分左右仍不治死亡。 革龜是神秘的大型海洋生物,生活在我們平時難以觸及的遠洋,只有不幸擱淺時才進入眾人的視線。此次是臺灣第三例革龜活體擱淺紀錄,獸醫師透露,這是一隻公的亞成青年龜。在僅有的革龜文獻資料中,又添一筆珍貴訊息。面對族群失守的瀕危物種,每一次的擱淺事件發生,我們做好接住的準備了嗎?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新北市福隆沙灘2022年2月1日發現活體革龜擱淺,身上遭廢棄漁網纏繞,經救援處置仍不幸於隔日死亡。解剖採樣後的病理報告指出,網具纏繞持續刺激革龜傷口,系統性感染在擱淺、緊迫和營養不良等因素下,最終形成敗血症導致革龜死亡。
如果每天三餐都只吃水母,那會是什麼感覺? 以水母為主食的革龜就是如此。牠們是不折不扣的「海蜇皮狂熱者」,在大洋中不斷遷移,逐水母而活。也因為移動範圍又廣又深,行蹤捉摸不定,所以在水下要見到這些長約2公尺,現今體型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決非易事。 探訪革龜覓食地 印尼巴布亞的卡伊島周邊海域是革龜的覓食地。在來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這裡真的是覓食地嗎?因為從未見過革龜在此覓食的影像。實際下水觀察,確實能在這裡遇到許多正在覓食的革龜,其中幾隻的嘴邊甚至還掛有疑似水母的粉霧狀物體,並作出類似吞嚥的動做。這些都須要很仔細看才看得出來,或者把影片拍回來一格一格慢慢看,否則一般照片幾乎看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