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6 筆相關資料
「海龜從哪裡來?」自從定居小琉球後,每天下水看到悠遊在海中的海龜,心中就一直存在這個問題。這些在我眼前的海龜究竟從哪裡來,又會往哪裡去? 海龜幾億年來的演化,造就了牠們對棲地忠誠又固執的天性。成熟後的母龜會回到原本的出生地產卵,等到產卵季節過後,又會再遠渡重洋至覓食地補充能量。有些族群的海龜產卵地和覓食地會相距上百、甚至上千公里遠。既然有許多海龜都把小琉球當覓食地,那牠們的家鄉又在何方? 來自太平洋小島的海龜 2017年5月,小琉球當地許多潛水員都記錄到了一隻左前肢被打上金屬標籤的綠蠵龜。當時牠正在淺礁區覓食,警覺性高,不容易親近,因此無法看清標籤上寫了些什麼。一直到同年11...
港口的堤防、消波塊或潮間帶的礁石上經常能見到許多附著在上的生物。其中較常見的是遠看像螺貝類,近看像小火山的藤壺。藤壺其實是和蝦、蟹較接近的甲殼類動物,幼生時期在海水中浮游,成體則附著在硬底質之上。幾乎所有的藤壺成體都不會移動,但附著在海龜身上的「龜甲藤壺」(Chelonibia testudinaria)是個特別的例外。 小琉球海龜「藤壺姐」 2017年10月,臺灣小琉球北側海域記錄到一隻身上長了許多藤壺的綠蠵龜。當時牠非常害羞,無法輕易接近。同年11月牠移動至小琉球西北側海域定居,漸漸接受潛水員靠近,因此才開始能記錄到牠身上藤壺的影像。 從拍攝的影像中可看出,海龜身上總共附...
COVID-19 疫情肆虐,將全世界的人們搞得人心惶惶,但不僅只有人類受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影響,就連生活在海中的海龜也要面臨傳染病的威脅。 海龜纖維乳突瘤症(Fibropapillomatosis,簡稱為FP)是一種在海龜之間的傳染病,主要會造成海龜體內(食道、臟器等)或體外(眼睛、脖子、肩膀、四肢等)滋生腫瘤,若腫瘤過大或過多,將導致影響海龜的行動力、視力和正常活動,造成虛弱、覓食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FP於1938年首次發現於美國佛羅里達海域被捕獲的一隻綠蠵龜,從此之後陸續在全世界許多地點都有被發現,其中以熱帶海域和亞熱帶海域的綠蠵龜為主,其他種類的海龜也偶有發現。成年海龜罹患FP...
「小破洞」 「小破洞」是一隻棲息在臺灣小琉球的成熟母綠蠵龜,背甲長度將近1公尺,個性親人不害羞。牠首次於2017年5月在小琉球北側海域被紀錄,當時牠背甲的左下半部疑似被船隻撞傷或螺旋槳打傷而缺了一大塊,傷口深可見骨,牠因此就被取名為「小破洞」。 自從小破洞出現在小琉球後,島上許多潛水員都很關心牠的傷勢是否要緊,也曾經討論過是什麼原因才造成牠的傷口。難道看似鋸齒狀的傷痕是被鯊魚咬傷嗎?但鯊魚咬傷的說法被臺灣研究鯊魚的專家排除,認為臺灣海域並不常見到體型夠大、並能攻擊海龜的鯊魚。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口推測比較有可能是船隻撞擊或螺旋槳打傷。當地許多潛水員也曾討論過是否能將牠帶上來給獸醫治...
如果每天三餐都只吃水母,那會是什麼感覺? 以水母為主食的革龜就是如此。牠們是不折不扣的「海蜇皮狂熱者」,在大洋中不斷遷移,逐水母而活。也因為移動範圍又廣又深,行蹤捉摸不定,所以在水下要見到這些長約2公尺,現今體型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決非易事。 探訪革龜覓食地 印尼巴布亞的卡伊島周邊海域是革龜的覓食地。在來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這裡真的是覓食地嗎?因為從未見過革龜在此覓食的影像。實際下水觀察,確實能在這裡遇到許多正在覓食的革龜,其中幾隻的嘴邊甚至還掛有疑似水母的粉霧狀物體,並作出類似吞嚥的動做。這些都須要很仔細看才看得出來,或者把影片拍回來一格一格慢慢看,否則一般照片幾乎看不出來。 ...
海龜研究站 馬來西亞熱浪島的北邊沙灘,叢林裡藏了一座與世隔絕的海龜研究站。 這裡廁所的馬桶裡住了一條叫做「馬丁」的蛇,上廁所時要時不時小心馬丁探頭探腦,生活在雨林裡吐著舌頭的大蜥蜴,常常跑來堆肥的廚餘區尋找食物。最熱鬧的時刻在夜裡,頭頂上滿滿的星空照亮了沙灘上滿滿的綠蠵龜。 這短短350公尺長的Chagar Hutang沙灘,是目前已知馬來半島海龜產卵密度最高的沙灘,由登嘉樓大學的海龜保育研究單位「SEATRU」負責管理,平常不對外開放。在夏季產卵的高峰期,每一晚都有將近甚至超過十頭母龜上岸產卵,也有數不清的小海龜正在孵化爬出卵窩。截至今年(2019年)7月,已經紀錄了超過1...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