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藝術

共 9 筆相關資料

古代修道院化身現代旅遊景點
歷史與文化|
Jan. 01 2025

古代修道院化身現代旅遊景點

在義大利各地鄉村,昔日神聖的宗教聖地如今為新一代旅人帶來內心的寧靜。 撰文:茱莉亞.伯克利 攝影:安德烈.法拉奇塔   大衛.加格里奇第一次看到義大利的拉韋爾納聖所,是在1994年的校外教學。加格里奇出生於克羅埃西亞的一個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家庭,校外教學時才14歲,但正是在這座位於托斯卡尼山中的會院裡,他的生命就此改變。 「我內心充滿感動。」他說,「我一直記得那裡的木頭香氣。神對我說話了。」加格里奇在拉韋爾納受到感召,立誓成為方濟會修士,並在聖所接受了一年訓練。他在托斯卡尼的各個會院服務了20年,並在耶路撒冷待了一年後,以方濟各會大衛修士的身分回到這座山區,...

AI的演化
科學與新知|
Nov. 01 2024

AI的演化

AI系統的變化速度與用來執行AI的硬體變化一樣快。70年前的初始版本能穿越迷宮,今日的可以執行天文運算。到了明日,誰知道呢?   早期類神經網路 人工神經網路今日是AI的發展前沿,但其實源於數十年前就出現的一個想法。最早的一個原型是隨機神經模擬強化計算器(SNARC),由電腦科學家馬文.閔斯基創建於1951年。這套電路由真空管、電阻器、電容器組成,模擬一個神經元,與其他39個神經元共同在一架平臺鋼琴大小的網路內運作。每一個節點所做的運算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決策。SNARC能運用這樣的計算能力解開電腦化迷宮問題。 最新的類神經網路有幾千億個互連節點,能解決非常複雜...

古老的靈感來源
歷史與文化|
Nov. 01 2024

古老的靈感來源

撰文:貝琪.利透   五千多年前,希臘基克拉哲斯群島的工匠開始創作小型的大理石裸女雕像,人物的雙臂交叉、一頭捲髮,眼睛瞪得大大的。雕像上曾經鮮豔的彩繪都褪色了,只留下原本彩飾的些微痕跡。然而正是這些相對樸素的模樣,影響了數千年之後的藝術家。 19世紀時,文物獵人開始在基克拉哲斯的古墓以及至少一座聖殿中找到這些雕像。許多雕像毀損的部位都一樣,都在脖子與膝蓋,表示這樣的損壞是刻意造成的,甚至可能是儀式的一部分。由於創造出這些雕像的文化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紀錄,學者只能推測它們的意涵與功能。儘管如此,畢卡索及布朗庫西等現代藝術家都從這些獨樹一幟的風格,以及看似簡單的設計中汲...

塑膠汙染的藝術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18

塑膠汙染的藝術

曼蒂.巴克的作品素材來自海洋和鳥類胃部的垃圾,迫使我們面對自己的廢棄物。 巴克只花了幾個小時,就在一片英國海灘上收集到上圖中看到的500件塑膠製品。次頁照片中的每一塊塑膠破片都取自同一隻信天翁幼鳥的胃。這些破片在它們害死的鳥類體外整齊排開,從最上排的瓶蓋到最下排的微小碎片,全都代表著「我們曾用過的某些東西的一部分。」攝影師曼蒂.巴克說。

觸摸的藝術
歷史與文化|
Jun. 01 2017

觸摸的藝術

要欣賞一幅畫作,我們所受到的教導是要從色彩、構圖和光線來看。但是,視障者該如何欣賞畫作呢?答案是用摸的,雖然這是美術館告示牌都明文禁止的事。曾擔任攝影師的約翰.奧爾森和他的團隊將畫作製成具有完整紋理的3D 模型,就像這幅梵谷的〈嘉舍醫師的畫像〉

藝術的撫慰
科學與新知|
Apr. 03 2017

藝術的撫慰

將近600種已經鑑定物種的蝴蝶以中非共和國為家,四處都可以看見牠們的芳蹤,其中不乏絢麗多姿者,有些則大如碟子。 在這裡,飛舞成群的蝴蝶經常突然出現,與過去四年慘遭內戰蹂躪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農夫菲利浦.安德從這些蝴蝶身上找到慰藉。 40年來,安德在自己的農田裡撿拾蝶翼,製作成藝術品。他只用了鑷子、剃刀、橡膠膠合劑,小心翼翼地組合蝶翼,鑲嵌出中非人民的生活場景:男孩採集椰子、婦女把樹薯搗磨成粉,以及色彩繽紛的國旗(下圖)。

這幅4萬5500年前的豬壁畫是世上最古老的動物形藝術品
科學與新知|
Jan. 26 2021

這幅4萬5500年前的豬壁畫是世上最古老的動物形藝術品

這幅4萬5500年前的豬壁畫是世上最古老的動物形藝術品。

專收「路殺」的藝術家
環境與保育|
Jul. 15 2020

專收「路殺」的藝術家

藝術家金柏莉.威廉斯(Kimberly Williams)對「路殺」(roadkill)情有獨鍾。她會在路上找尋並帶回命喪輪下的動物屍體,但她絕不為藝術殺生。 

大手牽小手 齊看歐亞藝術 - 故宮南院  交融之美特展
歷史與文化|
Sponsored

大手牽小手 齊看歐亞藝術 - 故宮南院 交融之美特展

16世紀以後,歐洲與亞洲經由海路的交會碰撞出令人讚嘆的火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攜手推出「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從臺灣所在的東亞海域出發,透過不同文物的匯集與組合,更全面地呈現大航海時期以來,東亞海域周邊地區在多方相會下所發生的文化撞擊與交流。  五段時期展品  先睹為快 啟航!前往新世界   地圖,是探索新世界最典型的證據,除了藉此理解世界地理,透過相應的人物描繪,東亞地區的人們對於外界的認識得以更為具體。 《世界四大洲、四十八國人物圖屏風》 (傳)小原慶山  江戶時代 18世紀前期&n...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