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 筆相關資料
張淳皓|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除了地球自己的變化,也該關注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大自然! 許多人會將近年來逐漸增多的極端天氣歸咎於「氣候變遷」。「在自然的狀況下,氣候本來就會變遷,我們該注意的是,人類的活動如何影響自然氣候變化以及影響的程度。」目前任教於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羅敏輝副教授這樣告訴我們。2000 年代初期,人類世的概念(註1)被提出,一直到20年後的現在,人類的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有多劇烈早已不是新聞,極端天氣事件(降水、乾旱等)的大量出現也被認為與人類的活動脫離不了關係。像是亞馬遜雨林的模擬與觀測結果,就表明若雨林樹木被大量砍伐,降水量會顯著減少。
2019年結束了,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去年的臺灣年均溫為攝氏24.56度,不僅較前(2018)年升高0.34度,也創下自1947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更比過去73年的平均溫度18.2度高出6.3度。暖化不僅是冬天變得溫暖,引發的極端氣候更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在2020年之始、新十年的開端發出聯合聲明,提醒臺灣要面對的不僅是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而是「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需要立即做出因應行動。 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氣象達人彭啟明就說,政府需要對社會進行風險溝通,公共建設與產業發展都需要結合新的災害...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