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綠色和平

共 12 筆相關資料

綠色和平40魚種漁港調查 銀雞魚、紅甘、白鯧體長「大縮水」
環境與保育|
Jun. 17 2024

綠色和平40魚種漁港調查 銀雞魚、紅甘、白鯧體長「大縮水」

你有否發現市場上賣的「現流仔」(閩南語,現捕海鮮),比小時候的魚變小了?綠色和平與魚類專家何宣慶於六大漁港市場進行為期10個月的40種常見魚種調查,發現24種現流魚類中,逾半樣本皆未達百分之五十性成熟體長(Lm50),恐魚群尚未繁衍下一代之前就被捕撈;其中「縮水」最多的為銀雞魚(又名石鱸),縮水達52%。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邵廣昭稱,漁業資源減少原因包括過漁、棲地破壞、水下噪音、水質污染、氣候變遷等,並主張劃設海洋保護區並落實管理。綠色和平則希望6月6日通過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的海洋保育法草案,能盡快三讀通過。

綠色和平:六大風景區漁船、觀光船活動頻繁 廢棄漁網、垃圾纏海龜珊瑚
環境與保育|
May. 21 2024

綠色和平:六大風景區漁船、觀光船活動頻繁 廢棄漁網、垃圾纏海龜珊瑚

臺灣海岸為國內外旅遊觀光熱點,但隨着沿近岸海上活動增加,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盤點六個國家風景區逾2億筆沿近海觀光船及漁船活動資料,分析水域生態壓力,發現其船舶活動值幾乎全部高於全臺平均。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育邱郁文指出,過於頻繁的船舶活動,造成聲音干擾、生物碰撞、油汙染、廢水排放、碳排等,均會破壞海洋生態。綠色和平則呼籲立院盡快通過「海洋保育法」,讓海洋資源使用及生態達成平衡,強調「有魚才有觀光」。

綠色和平公布六大海洋觀光區大數據 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生態壓力堪虞
活動|
新聞稿

綠色和平公布六大海洋觀光區大數據 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生態壓力堪虞

綠色和平籲盡速通過海保法 守護臺灣海洋觀光資源 臺灣四面環海,獨具特色的海岸景觀與海洋生態備受全球旅客青睞,澎湖、綠島更曾獲選為世界級海洋觀光景點,但臺灣對這些指標景點的海洋生態卻缺乏全觀監測與掌握。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註1】,盤點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包括:澎湖國家風景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含小琉球)、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含龜山島)、北海岸國家風景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與墾丁國家公園沿岸。結果發現,上述指標觀光海域的人為活動相對頻繁,海洋生態壓力相對較高的區域為: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且多數指標觀光區水下皆出現棲地遭破壞情況,急需《海保法》建立監測和管理...

海洋勝利!近20年倡議,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環境與保育|
May. 25 2023

海洋勝利!近20年倡議,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2023 年 3 月迎來歷史性的一刻!經過 2 週的協商與多年推動,終於促成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為 2030 年保護至少 30% 海洋奠定關鍵基礎!這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將能規範全球設立海洋保護區。以下為您整理會議亮點、回顧推動歷程,以及下一步您我應關注的海洋保育行動。  

臺灣為什麼需要《海洋保育法》與30%海洋保護區?
環境與保育|
May. 24 2023

臺灣為什麼需要《海洋保育法》與30%海洋保護區?

  有注意到過年時的白鯧越來越小越來越貴嗎?為什麼海鮮似乎變得越來越昂貴,以前常見的魚也越來越小或越來越少?臺灣的漁業和海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聯合國今夏可能放行太平洋海底挖礦 綠色和平:噪音將24小時影響鯨豚
環境與保育|
Feb. 23 2023

聯合國今夏可能放行太平洋海底挖礦 綠色和平:噪音將24小時影響鯨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位在墨西哥和夏威夷間、太平洋的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海底蘊藏珍貴的金屬礦物,成為各採礦公司急於開發的地點。目前已有17個開發計畫正在進行初步探勘,雖然未進入正式開採,但預估今年7月,可能就會發出商業採礦的許可。 綠色和平與科學家2月14日公布最新研究,希望不要在研究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同意深海採礦,一旦進入商業規模開採,機器將24小時運作,對當地的鯨豚和稀有生物造成嚴重且難以回復的傷害。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和綠色和平研究實驗室(Greenp...

綠色和平:餐飲業普遍認同減塑 循環杯便利性還需政策推動
環境與保育|
Jul. 14 2022

綠色和平:餐飲業普遍認同減塑 循環杯便利性還需政策推動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減塑新政7月1日上路,業界如何看待頗受關注,綠色和平昨7月5日公布一份2021年針對臺灣九大餐飲服務大型連鎖業者的調查,指出餐飲業界普遍認同減塑是國際趨勢,但認為目前政策仍有三大問題,如自備容器比例低、清潔規範不足及政策落實不一致。 綠色和平昨也邀集立委王婉諭、循環杯業者等人舉行記者會,指出循環杯成本過高、建置站點不足等問題。綠色和平呼籲,產業期待更明確的減塑路徑,「臨時抽考」形式的政策只會難以應付,且應如同塑膠袋收費,導向一次性塑膠強制付費取得,成立減塑基金,挹注未來產業轉型。

搶救海洋生態!系列活動開跑 綠色和平串聯公民團體及海洋友善店家推進《海洋保育法》 立法
科學與新知|
新聞稿

搶救海洋生態!系列活動開跑 綠色和平串聯公民團體及海洋友善店家推進《海洋保育法》 立法

為推進《海洋保育法》立法,綠色和平已於五月底啟動為期兩個月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1]計畫,將倡議政府的十大訴求公開於平台上,並於本週日(12 日)展開「海有我在 島嶼巡迴」系列活動[2] ,以各式講座及活動體驗加深民眾對於《海洋保育法》的認識,並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平台的連署。

棲地與人類高度重疊 金門「歐亞水獺」糞便檢出微塑膠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22

棲地與人類高度重疊 金門「歐亞水獺」糞便檢出微塑膠

整理:廖禹婷(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去年綠色和平發起「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微塑膠汙染」研究調查,相繼在臺灣水鹿和嘉明湖棲地發現微塑膠,5月26日再度公布在臺灣本島已經滅絕、金門獨有的「歐亞水獺」排遺及其生活水域發現微塑膠,微塑膠檢出率皆將近八成。 近來歐亞水獺遭路殺事故頻傳,學者也指出,塑膠垃圾大量出現在水獺棲地,除了裂解成更多微塑膠,也會阻塞水獺原本的行經水域路線,間接導致水獺必須改道、增加路殺可能性。

綠色和平揭海鮮「塑據」:臺灣人每年吃下1.63萬個微塑膠
環境與保育|
Feb. 03 2021

綠色和平揭海鮮「塑據」:臺灣人每年吃下1.63萬個微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綠色和平1月28日公布臺灣人食用海鮮「塑據」,依據文獻資料推估,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微塑膠,相當於一根1.05公克的塑膠吸管。 專家強調,從此不吃海鮮並非問題解決之道,畢竟就連鹽巴、啤酒與飲用水等都被驗出含塑膠微粒。綠色和平呼籲,應從源頭落實塑膠垃圾減量,同時批評限塑政策失靈,國人塑膠總用量在十年間反增22.8%。 綠色和平建議,環保署應立即採取下列措施:將外帶與外送納入管制對象、提高限塑收費與獎勵優惠、推動重複使用的循環模式,加速淘汰一次性塑膠。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