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4 筆相關資料
近幾年,石虎保育的新聞幾乎總是與「路殺」緊密相連,觸目驚心的照片一次次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然而,路殺真的是石虎危機的全貌嗎? 「石虎面臨的路殺問題其實只是個案」,研究石虎已超過 20 年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教授陳貞志指出,幼體的高死亡率才是真正削弱石虎族群的重要原因,「石虎很會生,但幼體的存活率非常低,很多無法活過兩歲,這背後牽涉到各種因素。」其中,自由活動的犬貓所帶來的病原傳播與棲地競爭,是石虎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病原蔓延:自由犬貓的病毒如何吞噬石虎族群 日治時代,石虎的棲地曾遍布全臺,然而自 1960 年代起逐漸消失,這與大量外來犬貓的引入密不可分。由於當時的檢疫...
石虎為臺灣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數量僅剩400至600隻。為守護保育類動物石虎,並提供棲息地及讓研究員有更多資料能取得,全臺第二個環境信託案例「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10月25日宣布成立, 由民間善心人士公益信託南投縣中興新村後山某200坪私人土地,距離台灣首個環境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成立,已經時隔十多年,為臺灣自然保育寫下嶄新的一頁。受託人為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李璟泓,協會表示,後續將致力於棲地保護及推廣相關教育推廣。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高鐵臺中站附近9月10日有民眾發現石虎疑遭路殺,經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確認,是約5公斤重的成年公石虎,死因須待農業部生多所解剖釐清。這是該路段首次通報石虎蹤跡,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官員11日受訪表示,該區為石虎熱點或逸散個體未知,仍待繫放調查分析活動範圍,若明年經費充足就執行。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5月11日南投縣出現全臺首起石虎遭貓殺的案例,特生中心的石虎保育團隊「阿虎團隊」於臉書哀痛表示,「真的對不起,我們盡力了。」這是今年度第三隻失親小石虎通報,這次發現的小石虎健康狀況為其中最佳,卻仍在獲救前不幸死亡。專家推測,石虎遭貓殺的原因可能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競爭行為有關。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近年來,臺灣保育界以10月5日取諧音定為石虎日。那麼如何了解石虎族群的分布現況呢?過去為了取得相關資訊,必須翻遍一本又一本的資料,或到不同單位的資料庫,一筆一筆的抓取相關資料,甚至須格式化不同資料庫語言,才能彙整石虎分布的空間資訊;隨著開放資訊風氣大開,臺灣生物分布資訊,藉由「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很快就能取得相關的空間資訊,發展石虎保育對策更有共識和時間!
文:江俊緯(政治大學新聞系學生) 空氣中不時傳來陣陣溼潤的泥土味與青草味,放眼望去,兩旁都是淺山丘陵,丘陵上為自然生長的常綠植物,偶爾看見幾株果樹與檳榔雜植其中,沿著小溪的右岸向源頭走,只看見幾戶住宅,宅前種植水稻、火龍果、文旦、香蕉等經濟作物,每種作物的種植面積都不大,時值國曆1月,二期水稻已收割完畢,原先的水稻田已長滿油菜花,待翻土後成為下一期稻作的肥料。 這裡是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楓樹窩,以前此地長滿楓樹,現在則以有機米聞名。窩,是客家聚落常用的地名,形容三面地勢高、一面地勢低類似畚箕的地形,此種淺山丘陵正符合石虎生長。
臺中市經過3年石虎分布調查,初步釐清石虎活動範圍,以及可能使用的棲地,也了解其扮演的關鍵地位。整體而言,臺中市石虎棲地不如苗栗、南投來得好,因此,維持、優化以及擴大石虎棲地,是臺中市保育處境危急的石虎族群之關鍵任務。尤其是東勢、新社一帶果園,透過農法改善,有機會在生活、生產之餘,也讓石虎成為鄰居、貴客。
臺中市為了舉辦世界花卉博覽會,2014年意外地於選址區位拍到石虎,除了為石虎改變花博位址,更由此開啟了石虎調查之門。經過三年的調查,臺中市哪些地方有石虎?答案帶著驚喜。 參與三年調查[1] 的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表示,臺中棲地雖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破壞,但是在和平與東勢、新社交壤的淺山,沿著太平一直到霧峰,隱約形成一條石虎帶狀廊道。研究團隊也證實,臺中市位居連結苗栗和南投石虎族群和基因交流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