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 筆相關資料
由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天文學團隊宣布,他們在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中檢測到了二甲基硫醚(DMS)或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化學指紋。由於這兩種氣體在地球上僅由海洋浮游生物產生,因此這項發現被認為是外星生命存在最有力的證據。 系外行星K2-18b的質量是地球的8.6倍,大小(半徑)是地球的2.6倍,位於獅子座方向,距離地球約124光年。為了確定這顆位於適居帶的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科學家們利用凌日法進行分析。當K2-18b通過其母恆星前方時,除了會短暫造成我們觀測到的恆星亮度下降之外,穿透系外行星大氣的星光也會被其大氣層給吸收。後續再從缺少的光波長回推,科學家們就能知道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
東京大學天體生物學家戶谷友則(Tomonori Totani)提議我們應將尋找外星生命的範圍,擴展到對太空塵埃的研究,他認為太空塵埃中可能蘊藏著被小行星撞擊,而從其他行星上帶走的生命跡象。 儘管天文學家努力了許多年,但至今從未發現地球以外的生命證據。這有兩種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外面沒有其他生命可以尋找;其二是因距離過於遙遠,我們尚缺乏找到它的技術。因此戶谷友則提出另一種方法,透過研究落在地球上的太空塵埃,來克服尋找數百萬公里之外的系外行星所面臨的挑戰。研究人員指出小行星正在撞擊整個銀河系的行星,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它們就會激起碎片,在更大的撞擊中,一些碎片可能會被猛烈地拋出,從而逃離其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