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海保署

共 7 筆相關資料

海廢再利用率首次突破50% 海保署公布第三季淨海成果
環境與保育|
Nov. 14 2023

海廢再利用率首次突破50% 海保署公布第三季淨海成果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立炘報導 海保署11月2日公布今2023年第三季全臺淨海成果及海廢分布地圖,海廢清除總量為6156公噸,回收再利用則高達3114公噸,再利用比例首次過半,占近51%。其中,竹木類廢棄物佔最大宗,大多來自臺南市。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首次普查出爐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環境與保育|
Jan. 18 2023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首次普查出爐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整理:廖禹婷(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海保署2022年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首次物種普查,1月11日公布調查結果,總共發現了32種蘭嶼新紀錄種,包含21種甲殼類、七種棘皮動物及四種軟體動物。其中,小雙鱗蛇尾(Amphipholis squamata)更是首次在臺灣發現的新紀錄種。 參與本次物種普查的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表示,會在2023年繼續調查,並將成果集結成「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解說手冊」,讓大眾更加了解蘭嶼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淨零碳排納「藍碳」 海保署展開碳匯評估調查及復育
環境與保育|
Jun. 16 2022

淨零碳排納「藍碳」 海保署展開碳匯評估調查及復育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為因應氣候變遷,具備氣候調節功能的「藍碳」重要性日益升高,海保署近年針對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草床、紅樹林、鹽沼及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進行相關監測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海保署預告四項海洋野生動物保育計畫 鯨豚、三棘鱟等入列
環境與保育|
May. 12 2022

海保署預告四項海洋野生動物保育計畫 鯨豚、三棘鱟等入列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鯨豚、海龜、黑嘴端鳳頭燕鷗及三棘鱟等,深受國人注目的海洋野生動物,除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依法保育及科學調查監測,海保署進一步提出保育計畫(草案),期待以具體行動擴散保育效果。四項草案現正預告中,5月底前民眾可於海保署網站下載資料,提供相關保育意見。

臺南擱淺白海豚病理報告出爐 死因疑似外傷導致支氣管肺炎
環境與保育|
Mar. 18 2022

臺南擱淺白海豚病理報告出爐 死因疑似外傷導致支氣管肺炎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今年1月底臺南市安平漁港有死亡白海豚擱淺,病理解剖報告近日出爐。海保署指出,該隻可能為「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個體資料庫」編號OCA038的少年個體,報告結果顯示,主要死亡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化膿性支氣管肺炎。個體也有老舊病灶及多處疑似網具纏繞的勒痕,雖非直接死因,但海保署表示,仍可能影響活動能力及環境適應力,將擴大清除廢棄漁具行動。

2021年珊瑚監測結果 海保署:小琉球等七處海域「失能」
環境與保育|
Jan. 20 2022

2021年珊瑚監測結果 海保署:小琉球等七處海域「失能」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海保署1月13日公布「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共調查臺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有33處狀態健康或穩定,但是北部卯澳淺礁、南部萬里桐深礁及小琉球部分地點屬於「失能」。 海保署推測,原因可能為觀光遊憩的踩踏或破壞,加上近年氣候變遷衝擊加劇,例如2020年海洋熱浪導致全臺海域珊瑚大白化事件,至今尚未能恢復。

海保署公布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 累計通報鯨豚44隻、海龜101隻
環境與保育|
Apr. 21 2020

海保署公布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 累計通報鯨豚44隻、海龜101隻

海保署17日公布第一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1月到3月全臺共有44隻鯨豚通報案件,海龜通報案件101隻,與過去五年第一季資料相比,今年並沒有明顯增加。 海保署表示,從2019年度擱淺報告及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可發現,人為活動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與衝擊仍持續著。本季通報案件中,可發現44件鯨豚通報中,有九件可能為漁業混獲導致死亡。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