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3 筆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林試所研究團隊在臺東太麻里地區,發現一種臺灣特有的新種黑松露,暫以發現地命名為「臺東黑松露」,為臺灣目前發現的地松露種類中,海拔分布最低的物種。臺東黑松露帶有輕微香味,子實體直徑可達4cm,分布海拔位於300至600公尺。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具有「水陸兩棲」能力的臺灣水韭,為臺灣特有的原始石松類植物,全臺只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夢幻湖可見到它的蹤影。如今科學家進一步揭開神祕面紗,林試所1月10日宣布,臺美研究團隊自2018年起對臺灣水韭進行基因組定序,發現臺灣水韭與沙漠植物類似,都可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進行「景天酸循環」光合作用。 研究成果已在去(2021)年11月正式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林試所表示,未來也將擴大研究範圍,探討其他水生植物是否也能行「景天酸循環」。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於3月30日正式發表世界新種「小西氏石櫟松露」,這也是繼「深脈松露」後臺灣第二個人工培養成功的本土白松露。林試所表示,這個品種是在高雄六龜的多納森林首次發現,由於松露寄生在臺灣原生樹種小西氏石櫟根圈的土壤上,決定以首次發現的宿主命名。目前林試所正積極推動技術轉移,目標在十年內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