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3 筆相關資料
林下生機 臺灣有61%的森林覆蓋率,其中80%為公有地。1991年,因為一連串呼籲保護森林的運動,政府宣布禁伐全臺一級天然林,臺灣的森林管理自此邁入另一個階段,積極推動全民造林,鼓勵民眾參與。 但樹木生長需時甚長,造林地的輪伐期往往以數十年為單位。全臺雖號稱有十萬林農,但私有地少,又不像日本有穩定的林業經營模式,可持續穩定獲利,根據2015年農林漁牧的普查結果,臺灣林農平均年收入只有11.5萬,也使得部分林地出現濫植果樹、茶樹,違規或超限利用等現象。 為重振林業、兼顧森林永續,並改善林農收入、振興山村,農委會林務局在2016年設立了「林下經濟小組」,結合林試所、水保局、農糧署...
經歷了瘋狂追求經濟成長與消費的20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慢下腳步,回頭檢視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人類逐漸意識到地球與人類是一體的,無止盡地消耗地球資源,只會造成環境的破壞。而沒有了支撐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人類終究無法獨自存在於地球上。近年來,人類行為造成地球暖化並引起種種現象,更是一視同仁地影響到所有生物。難以撲滅的亞馬遜雨林火災,就是為了因應人類的胃口、濫墾雨林而造成的後果。 聯合國提出了里山倡議,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概念,而在海島臺灣,我們面對的挑戰就是要維護這片土地的穩定與永續。里山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人類不能獨佔自然資源,必須為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留下活動空間,才可能維持生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