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2 筆相關資料
在義大利各地鄉村,昔日神聖的宗教聖地如今為新一代旅人帶來內心的寧靜。 撰文:茱莉亞.伯克利 攝影:安德烈.法拉奇塔 大衛.加格里奇第一次看到義大利的拉韋爾納聖所,是在1994年的校外教學。加格里奇出生於克羅埃西亞的一個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家庭,校外教學時才14歲,但正是在這座位於托斯卡尼山中的會院裡,他的生命就此改變。 「我內心充滿感動。」他說,「我一直記得那裡的木頭香氣。神對我說話了。」加格里奇在拉韋爾納受到感召,立誓成為方濟會修士,並在聖所接受了一年訓練。他在托斯卡尼的各個會院服務了20年,並在耶路撒冷待了一年後,以方濟各會大衛修士的身分回到這座山區,...
撰文:李永適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您手上的這期《國家地理》雜誌是非常特殊的一期。這期雜誌集結了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的極度深入研究、探索與記錄。 亞馬遜流域(Amazonia)指的是亞馬遜河及其支流行經的水路與陸地,它不僅是極巨大的碳匯,包含了3440億棵樹,也是包含了地球百分之十物種的生物多樣性天堂,更是包含著數千年來累積的人類知識與創意的文化寶庫。它包含的水源與養分孕育了海洋。沒有它,我們的地球確實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過去兩年間,由國家地理編輯團隊與科學家、研究者和報導者密切合作,跨越從安地斯山脈到大西洋的廣...
小米耐旱且抗病蟲害,是原住民過去的主要糧食,也是傳統文化的維繫;面對氣候變遷,維持種子多樣性,才可避免糧荒。位於臺東縣金峰鄉的新興國小,有幾片小小的小米種植地,讓原民學生了解祖先和族人耕種過程;每週四的午餐也加入營養豐富的小米,師生一嚐粒粒皆辛苦的成果。 臺灣小米在紀錄上曾有高達200多個品種,然而現代化農業發展及生活條件改變,其他作物取代了小米。但仍然有一群人在默默耕耘,從農田到餐桌、小自社區大到政策,仍在努力保種中。
儘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已有警告,但多達70%的美國人會在烹煮前清洗生肉。本文解釋民眾說這項準則仍有可議空間的原因。 碧姬.巴哈尼(Beejhy Barhany)從有記憶以來就會下廚。她在以色列的衣索比亞猶太社區長大,這表示她需要在廚房幫忙家人、學習家庭食譜及了解家族習俗。 巴哈尼如今是紐約哈林區奇昂咖啡館(Tsion Café)的主廚兼店主,她持續參照烹飪傳統,包括一項在近幾十年內引起大量爭議的傳統:在烹煮前清洗生肉。 長久以來,是否清洗生肉的問題一直引發安全建議和傳統之間的衝突。雖然包括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內的專家堅決反對清洗生肉,並警告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