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探險家

共 13 筆相關資料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1/3)
探索與冒險|
Apr. 01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33(1/3)

1888 年,包括科學家、探險家、學者在內的33 位想法大膽的元老創立了國家地理學會,希望重新想像我們接觸與了解世界的方式。他們是在回應那個年代的關鍵挑戰。 當然,很多情況在那之後已經有所改變,但在國家地理學會,同樣的想法仍然激勵著我們:共同致力於讓世界更加美好的一群人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著這樣的精神,我們首次推出「國家地理33」這個計畫,讓世界各地的夢想家、創建者、指標人物和冒險家受到矚目與表揚,他們相信我們的世界需要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並急需採取行動,而且拿出了實際的作為。

探究地球未來樣貌的冰凍之旅
探索與冒險|
Mar. 01 2024

探究地球未來樣貌的冰凍之旅

攀岩專家艾力克斯.霍諾德爬遍世界各地的岩壁,更因單獨徒手攀登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酋長岩而聞名。不過在較近期的一次攀岩挑戰中,他前往冰天凍地的全新目的地,過程記錄在全新的系列節目Arctic Ascent(「北極攀登」,暫譯)中。 在冰河學家海蒂.塞維斯特的研究協助下,由霍諾德和攀岩運動家海瑟.芬德雷(霍諾德身穿紅色衣服)領軍,史上首次攀登格陵蘭高達1143公尺的英米科蒂拉克岩壁。在攻頂之前,整個團隊(包括嚮導亞當.麥克.克爾森和探險家阿爾多.凱恩)費時五天翻山越嶺,拖著載有裝備的雪橇,從難以涉足的冰原地區蒐集冰河融化的資料。 霍諾德攀岩時通常不穿上衣只穿短褲,這一次他被迫踏出舒適...

用鏡頭向大眾傳達他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熱情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22

用鏡頭向大眾傳達他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熱情

伯蒂.格雷戈里從年少時就在他位於英國里丁的住家後院拍攝鳥和獾的照片,如今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成為自然史影片製作人和國家地理探險家,走遍世界各大洲,記錄地球上最壯麗、最罕見的野生動物奇觀。 過程中,這位29歲的青年曾經遭遇鱷魚和美洲豹,在叢林和沙漠中花費了數千個小時記錄,還曾經唱歌將白鯨吸引到攝影機拍攝範圍內(他發現愛黛兒的歌效果很好)。 格雷戈里提到,他小時候因為「完全沉迷於自然界」而被取笑,但這份熱忱帶領他進入這一行,而且,他說,針對野生動物保育,拍攝影片是「激發大眾關注的好方法。」 在他新的系列節目Epic Adventures With Bertie Gregory(「...

「有時就像在追逐飄忽不定的魅影」
探索與冒險|
Oct. 01 2018

「有時就像在追逐飄忽不定的魅影」

為了讓我們能更了解受威脅的海洋生物,布萊恩.史蓋瑞拍下牠們的照片──而且是在每次換氣所能維持的時間之內。

如何拯救掠食動物?
環境與保育|
Jul. 02 2018

如何拯救掠食動物?

在協助禁止庫克群島的鯊魚交易後,潔西卡. 克蘭普想知道: 法律能保護鯊魚嗎?

「地球上最偉大的事蹟在於地球本身。」
探索與冒險|
Jan. 01 2018

「地球上最偉大的事蹟在於地球本身。」

  編輯群:伊芙.柯南特、丹尼爾.史東、妮娜.斯托克利克、凱薩琳.札克曼

 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
探索與冒險|
Dec. 01 2017

國家地理華人探險家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今年推舉的三位華人探險家是在中國各地推展保育行動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為臺灣河川生態工法上山下海的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以及香港社會企業的傳道者謝家駒。他們以打造更美好的環境與社會為己任。 奚志農  按下快門,扛起保育的責任 撰文:鄭靜琪  攝影:喬岩 戴著迷彩帽,肩扛大砲鏡頭,奚志農像個縱橫戰場的勇士,只不過他的武器是一架攝影機,捍衛的是野生動物的生存正義。奚志農出生在雲南大理的一個小鎮,生長在「天是藍的,水是清的」自然環境,他熱愛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七歲時,隨著擔任教職的母親遷居昆明,到了大城市,奚志農說自己「像是一隻鳥...

悼念一位真正的探險家
探索與冒險|
Jul. 03 2017

悼念一位真正的探險家

6 月10 日一早,正打算騎自行車上山,忽然想到齊柏林。我對想像中的他說:「你這個大塊頭,還不趕緊多運動運動,學學那誰,要活得久一點。」 那源自我最後一次見到齊柏林的情形。大約兩個月前,我騎著自行車,路上忽然聽見有人叫我名字。是齊柏林。 他把車停在路邊,下來和我說話。「哇塞,你這是公路車啊,很酷哇。」我說:「酷什麼,剛剛才摔了一跤,你看,還流著血。」我指著我的膝蓋和小腿那片傷。他關切地問了情況,接著一直為去年沒有辦法參加我父親的告別式而不停地道歉。我們在路邊聊了起來,提到他想把電影和書帶進大陸市場碰上的一些困難。最後他拿出手機說:「我們應該拍一張。」我欣然同意,兩人就在大馬路上拍了...

身歷其境
探索與冒險|
Jul. 03 2017

身歷其境

探險家會說謊,至少會騙自己⸺我也不例外。我們會用發現新生命形式、尋找天然藥物、測量氣候變遷或測試生理極限之類的藉口,合理化我們的狂熱愛好和冒險行為。 但事實上,是某種遺傳缺陷驅使我們去做一些讓大多數人感到不舒服的事。美國殖民時期本於自我的冒險,是以追求「黃金和榮耀」為動力。但現今驅使探險家冒險的動機則更廣,例如保育和教育。

華人探險家論壇
探索與冒險|
Jan. 19 2017

華人探險家論壇

喚醒你內心的探險精神!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Fixed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