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 筆相關資料
人只要活著,就在製造垃圾。要讓人類完全不製造垃圾,當然不可能。然而透過科技方法讓垃圾進入經濟體系而被再利用,不僅是可能的,也已有了成效,只是規模和效率還不足以有效減輕垃圾對地球的負擔。 在這期雜誌中,我們報導了令人欣喜的突破。《國家地理》雜誌資深編輯羅伯特.昆濟格介紹一個新運動:循環經濟。他說,循環經濟運動是各種策略的集結,包含減量、回收等已熟知的手段以及新的方法。目的不在降低成長,而是改變做事的方式,以更具可持續性的方式來維繫成長。不過作者的一個觀點值得進一步討論。昆濟格說:「我們製造許多垃圾並不代表我們是邪惡的,而是代表我們有點笨。」這句話點出環境意識推廣的重要議題。近幾十年來的環境...
疫情造成全球經濟受挫,卻也意外導致短期碳排量顯著降低與環境復甦的現象。這顯示了既有的經濟系統本身就是全球氣候與環境危機的主要原因。同時全球供應鏈中斷、許多社會機能停擺的狀況,也顯示了既有經濟系統的高度脆弱性。 因此許多國家與企業在思考疫情後的振興計劃時,不僅企圖重新佈局供應鏈,也推動企業的永續轉型,打造一個循環、具有韌性的經濟系統。為了推動台灣的綠色振興並協助產業因應趨勢,循環台灣基金會將在 6/28、7/1、7/8 舉辦三場【亞太循環經濟論壇「後疫情時代」線上特別場】,邀請國內外帶專家學者與業界先進,從全球趨勢、產業轉型與跨部門/跨產業合作等題目,提出相關論述與經驗。 ...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