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31 筆相關資料
微小的塑膠碎片對海洋生物有害,包括我們吃的魚類和貝類。它們也會危害人類嗎?科學家正與時間賽跑,尋找答案。 哥倫比亞大學的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位於紐約州的帕麗塞得村,黛博拉.李.馬加迪尼在那裡的實驗室把載玻片放到顯微鏡底下,打開紫外光。載玻片上是她從魚市場買來的一隻蝦子,消化道已經溶成液體,她仔細觀察後,不假思索地說:「這蝦子全身都是纖維!」牠的腸道內有七條捲曲的塑膠絲,以尼羅紅染色後發出螢光。
1994年世界盃的廣告、速食外包裝、COVID-19的口罩──鳥類拿來築巢的東西,反映出來的是一個多了更多塑膠垃圾的世界。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主持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可能與美國每年9萬1000-10萬7000例、55歲-64歲成年人過早死亡有關。每年因此產生的成本在400億-470億美元之間,是過去估計值的四倍多。 這項發表在《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鹽含量較高的人更有可能因任何原因過早死亡,尤其是心臟病。 鄰苯二甲酸鹽是一系列塑化劑的總稱,用以增加塑膠的彈性和韌性,化妝品、洗滌劑...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研究發現,懷孕大鼠肺部的微小塑膠顆粒會迅速進入胎兒的心臟、腦部和其他器官。這是首次在活體哺乳動物身上觀察到這個現象,顯示胎盤擋不住塑膠微粒,而且暴露於塑膠微粒的大鼠胚胎在妊娠末期體重明顯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