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8 筆相關資料
當星系發生碰撞與合併時,位於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也最終會合併為一個更大的黑洞。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擁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最近,哈伯太空望遠鏡與錢卓拉X射線天文臺在一對正在合併的星系中心發現了一對相互環繞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兩個黑洞相距約300光年,預計約在1億年後合併。這是迄今為止在可見光與X射線波段中觀測到的最近距離的雙超大質量黑洞。它們位於編號為MCG-03-34-64的星系對中心,距地球約8億光年。由於黑洞吸收了周圍大量的氣體及塵埃,吸積作用使得該星系核心亮度大增,成為活躍星系核(AGN)。雖然過去已發現數十對雙黑洞,但它們之間的距離比這次發現的要遠得多。這一發現已發表於《天體物理學期刊》...
利用哈伯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天文學家製作出創生之柱3D視覺化影像。創生之柱於1745年由瑞士天文學家尚-菲利浦.德.歇索(Jean-Philippe Loys de Chéseaux)所發現,位於巨蛇座,是M16老鷹星雲中心區域的影像,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柱狀結構,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創生之柱長約4~5光年,而老鷹星雲則寬55~70光年。研究團隊表示透過飛越這些星柱並置身其中,觀眾可以體驗它們的3D結構,並看到它們在哈伯可見光影像與韋伯紅外光影像中的不同之處。 創生之柱是新生恆星在密集的氣體和塵埃雲中形成之區域,主要由冷分子氫和塵埃構成,正被附近年輕熾熱恆星發出強烈的...
哈伯太空望遠鏡團隊發布了一張三合星系統HP Tau影像,三顆耀眼的恆星從反射星雲的空腔中閃耀而出,看起來就像一個閃閃發光的宇宙晶洞。HP Tau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位於金牛座,距離我們約550光年,此系統也稱為EPIC 247592463、TIC 118521708或IRAS 04328+2248,由變星HP Tau、HP Tau G2 和HP Tau G3組成。HP Tau被稱為金牛T變星(T Tauri star),是一種年輕的變星,尚未開始核融合,但已開始演化成類似太陽的氫燃料恆星。金牛T變星的年齡往往小於1000 萬歲,相較之下我們的太陽約有46億歲,而且經常被發現仍包裹在它們所形成的塵...
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eope)最近拍攝了一張編號M76俗稱小啞鈴星雲的行星狀星雲「紀念照」。慶祝哈伯自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來運行了34週年。近年來哈伯每週年都會選一個目標拍一張紀念照。 小啞鈴星雲位於英仙座,距離我們約3400光年。行星狀星雲是由一顆恆星死亡時的紅巨星噴發出的發光氣體殼層逐漸擴展而成。該恆星的中心最終會坍縮成一顆超高密度和高溫的白矮星。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無關,只是因為18世紀時使用小望遠鏡觀察到這類天體的天文學家認為它們類似行星。M76由環狀結構組成,從側邊觀察,中央有條狀結構,以及環的兩側各有兩個葉狀結構。這是因為在恆星燃燒殆盡之前...
最近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了距離地球約3000萬光年,位於玉夫座的螺旋星系IC 5332新影像。IC 5332又稱為ESO 408-9、HIPASS J2334-36或LEDA 71775,直徑約為6萬6000光年,比銀河系直徑小三分之一左右。中央處凸起星系核心很小,且擁有開放式的螺旋形旋臂,是一個形態非常標準的螺旋星系。而最重要的是,它幾乎是正面朝向地球,因此可以讓我們仔細觀察研究幾乎完全對稱、呈圓形分布的螺旋星系構造。 其實可以想像扁平圓盤狀的螺旋星系就像一個飛盤,當看見別人拿在手上的飛盤呈現正圓形時,就可以說飛盤的正面朝向我們。但是當需要去接別人射過來的飛盤時,我們卻會看見呈現橢圓形的...
在這張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球狀星團NGC 6652的中心瀰漫著無數恆星所發出的淡藍色光輝,少數特別明亮的前景恆星閃耀著縱橫交錯的光芒。NGC 6652位於銀河系的人馬座方向,距離地球不到約3萬光年,而距離銀河系中心僅約6500光年。 球狀星團中,通常包含了約數萬顆至數百萬顆的恆星,它們因為受到彼此之間強大的重力束縛影響,聚集成緊密對稱的圓球形。此圖照是由哈伯望遠鏡上的巡天相機和廣角相機,拍攝後所合成的影像。 最近有一組天文學家們,開始藉由哈伯望遠鏡,逐一搜尋並研究銀河系的球狀星團。期望能夠瞭解從測量它們的實際年齡開始,到星團中的重力位能分布等問題。而另一組天文學家們,將利...
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一張驚人的圖片顯示三個星系正在走向碰撞和合併。雖然宇宙中星系彼此碰撞相當常見,但這次卻很罕見,因為這三個星系中的每一個目前都處於孕育新星的階段。 這三個星系位於牧夫座中,最終將合併成一個大星系。在此過程中,由於他們之間引力的相互作用,將使得目前看到的螺旋狀結構消失。 他們被統稱為SDSSCGB 10189星系,彼此之間的距離只有5萬光年。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相當夠遠的距離,沒有太多碰撞的危險,但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非常近,因為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超過250萬光年遠。 這張照片來自於一項觀測研...
以往白矮星質量的測量是透過觀察雙星系統中白矮星與其伴星的軌道運動,用牛頓物理學來測量質量。但若白矮星的伴星處於數百年或數千年的長周期軌道上,望遠鏡僅能測得其軌道運動的一小部分,將使得測量的結果有所誤差。 此次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使用哈伯望遠鏡首次直接測量了一顆孤立白矮星的質量,利用重力微透鏡看到了來自背景恆星發出的光,因前景白矮星的重力扭曲而略微偏轉,導致恆星看起來暫時偏離了它在天空中的實際位置。研究人員發現這顆白矮星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6%,這與早期對其質量的理論預測一致,並證實了目前關於白矮星如何作為恆星演化最終狀態的理論,此觀測結果將讓我們對白矮星的結構和組成理論有深入的了解。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115億年前核心塌縮的超新星(又稱II型超新星),哈伯太空望遠鏡正巧拍到炸開的時刻。這次的目標比太陽還大了533倍,屬於紅超巨星的恆星,它的影像正巧經過大質量的星系團Abell370的重力透鏡,天文學家藉機詳加調查早期年輕時的宇宙。研究論文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 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天文學家派崔克.凱利(Patrick Kelly)博士說:「這是頭一回天文學家可在早期宇宙演化階段將超新星看得仔細。這是件令人興奮的消息,因為我們現在有這顆恆星,可以調查宇宙剛誕生時期(約現在1/5的年齡),當時恆星是否與現在附近的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