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4 筆相關資料
台灣有12種貓頭鷹,各自使用不同類型的棲地。體型最大的黃魚鴞,仰賴溪流環境為生;瀕臨滅絕的草鴞以低海拔草生地為休息和繁殖的重要棲地;身形最迷你的鵂鶹棲息於中高海拔森林環境;而長途跋涉來台灣度冬的短耳鴞,多用平原農耕地;低、中海拔森林環境中的領角鴞正進軍到城市公園、校園綠地。台灣的河口、高山,草地、原始林,都市至人煙罕見的區域都有貓頭鷹的蹤跡。人類與貓頭鷹間存有活動時差的瓶頸,受限於夜間視力,解答貓頭鷹謎團的過程就像場漫長的馬拉松,在尚未了解貓頭鷹之時,常常不經意就傷害到牠們。 被列為I級保育類的草鴞,主要分布於南部丘陵的草生地,是台灣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以小型哺乳類為食,尤其喜好鼠類。大...
台灣有幾條活斷層? 「地牛翻身」是古時台灣民間對地震的說法。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次數頻繁,每年平均約有18500次的大小地震。地震通常是由活動斷層地移動造成,所以要了解台灣的地震,就得先認識台灣的活動斷層。 台灣對於「活動斷層」的定義是過去十萬年內曾活動,未來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簡稱「地調所」)最新公布的資料,全台灣共有33條活動斷層(見右頁圖),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西部和花東縱谷的平原與山區的交界地帶。長年從事田野調查台灣活動斷層的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解釋說,地調所公布的活動斷層數字每年不一定一致,這是因為地質學家只能依據地表岩層...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