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標籤
共 15 筆相關資料
視化石如命,解恐龍演化之謎 2014 年,鳥類起源的研究被美國《科學》雜誌選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徐星等人發表的有關鳥類起源研究綜述文章指出,恐龍向鳥類的轉化已成為論證最翔實的主要演化事件之一。
多年來,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古代鮭魚類似劍齒虎,但如今面部重建提供全新外表。
步氏巨猿在中國的茂木森林中生存了200萬年,以咀嚼果實與樹葉維生。
白堊紀的掠食者巨米拉西斯龍顯示巨型肉食性恐龍的「喜感小前肢」可能比原先的推測具有更多用途。
已知最古老的靈長類的化石定年結果剛剛好落在超過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之後──意即有些靈長類的先祖生活在更古老的年代。
這筆破紀錄的遺傳物質為北美猛瑪象的生活與演化提供了新洞見。
一篇新研究認為,這種15公尺長的駭人恐龍並非如先前宣稱的那樣,會主動於水下追逐獵物。
當全新發現配上最新科技,發現恐龍的黃金時代就是現在!近年來,我們對恐龍的外貌、生活和演化史開始有了革命性的見解,尤其是牠們與現生鳥類之間的緊密關係。
這種巨型掠食者新發現的尾巴化石延伸了我們對於恐龍生態的認知。
古生物學家說,這些化石的年代超過1億1300萬年,屬於「至今在泰國出土最重要的恐龍之一。」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