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0 筆相關資料
犯罪現場調查人員即將獲得來自法老時代的援手。新的研究指出,有一種約在5250 年前製造出來、名為埃及藍的顏料,可用來做指紋粉,以顯現複雜表面上的指紋。 埃及藍是已知最早的合成顏料,可以在一些仍保有色彩的古老雕像、棺材和墓室牆壁上發現。現代科學家對這種持久的顏料很感興趣,並在數十年前就研究出它的化學成分。
一項新研究顯示,古埃及書吏職涯中的職業傷害,或許可以從他們的骨骼看出來。 從禱詞、公告到稅收,古埃及人什麼都要記錄下來。現在看來,記錄這些事物的辛勞工作,也在埃及書吏們的骨頭上留下了痕跡。 根據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期刊上的新研究顯示,我們確實能從下葬了四千多年的古埃及書吏的骨頭上看到職業傷害的痕跡──包括這些盡責的記錄者因數十年盤坐而造成的扁平腳踝,以及一些可能來自啃咬蘆葦「筆」時造成的顳顎損傷。 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的埃及學家、也是這篇新研究的共同作者維若妮卡.杜里可娃(Veronika Dulíková)說,...
古埃及神廟天花板上令人驚嘆的浮雕描繪了黃道十二宮。 位於上埃及,供奉著羊頭神庫努姆(Khnum)和其他神祇的埃斯納(Esna)神廟壯觀藝術作品近2000年的歷史,經過修復後,除了黃道十二宮,還包括太陽系中五顆行星的描繪、賽赫梅特(Sekhmet)的「七支箭」、以及一些用來測量夜晚時間的「黃道分區」(decans)。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埃及古物學家克里斯蒂安.萊茨(Christian Leitz)表示:在埃及神廟中,黃道十二宮非常罕見。黃道十二宮是巴比倫天文學的一部分,直到托勒密時期才出現在埃及。 埃斯納神廟位於路克索(Luxor)以南約60公里處,托勒密時期開始建造,並持續了幾...
古埃及延續了超過3000年,並成為歷史上最強大、最具代表性的文明之一。除了聊到金字塔、法老王與木乃伊,本集101歷史教室也會帶大家一探古埃及文明在數學與語言領域所帶來的創新與文化影響。
聖䴉(sacred ibis)曾被以工業規模獻祭──而一項新研究或許能協助我們了解這些鳥為何從尼羅河的溼地間消失了。
這座驚人的墓葬展示出一名王室官員的生活線索,且可能將有更多發現。 #td_uid_27_5c7beeb22a08a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www.natgeo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9/01/02-egypt-tomb.adapt_.1190.1-80x60.jpg)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