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6 筆相關資料
前言 更開闊的光譜 人類到進入20世紀很久之後,還一直認為我們的語言是所有溝通形式的最高境界。語言「使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科學界以往認為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都頭腦簡單,因此不會有複雜的溝通方式。鳥的歌聲聽來也許悅耳,但過去人們並不認為鳥的叫聲有什麼特別意義。 如今,科學家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在科學研究期刊上解讀動物的思考能力與感情。人類近來已不再把自己的智力視為演化位階最高層的象徵,反而認為人類智能只像是一道神奇光譜中的某一個小點,並且對於動物的溝通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我們大可不需把動物發出的聲音跟人類非凡的語言能力相提並論,然後又因為兩者無以對照而否定動物的叫聲;相對的,...
第一章 奇妙的溝通世界 什麼是溝通?這問題看似單純,卻讓科學家、哲學家以及學者辯論已久。儘管目前沒有公認的定義,卻已經有許多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 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溝通的要素包括參與的個體應具備「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也就是以複雜的方式理解其他個體怎麼想的能力。人類擁有這種能力是無庸置疑的,不過,這在其他的物種身上似乎並不多見,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動物溝通確實是稀奇的事情。 或者,溝通也許並不需要具備心智理論,但確實必須擁有「意圖」(intentionality)。如果以這個定義來說,猴子看到掠食者逼近時,嚇得發出驚叫,如果不是刻意要藉此警告同伴,...
第二章 社交對話 大多數的動物都過著群居的生活,牠們的社會是由各式各樣的關係所組成,而這些關係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 鮭魚對待家族成員的方式,與對待無血緣關係的鮭魚是不一樣的,小鮭魚能藉由化學訊息識別自己的兄弟姊妹。丹頂鶴在求偶期間以及結成固定的配偶關係後,會表演複雜的舞蹈,這也許是表達忠貞的一種方式。 有些物種的群體屬於「分裂-融合社會」型態,經常分裂成較小群體,而後又重新聚合,包括非洲象及亞洲象、巴諾布猿、短嘴鴉,以及人類都是。這種社會生活方式塑造出特別豐富的溝通能力,使複雜的社會體系得以維繫,並且跨越漫長的歲月與空間的距離。 兩個動物個體在長時間的離別後重逢...
文化與學習 過去人們曾經認為文化(非傳承自基因,而是從其他個體學習得來的資訊)是人類專屬的特徵,曾幾何時,關於動物文化的描述也開始出現。許多動物的獨特之處是由學習的累積而來,而不光是生物學特徵。 關於動物文化傳播的最早科學記載之一出現於1921年,當時在英國斯威斯林鎮(Swaythling)有人發現一些鳥兒會撬開牛奶瓶的蓋子,經過幾十年,這種行為蔓延全英國。由於鳥兒不斷翻新偷取牛奶的技巧,或對某些等級的牛奶有偏好,有些地方的鳥兒甚至還發明更多創新手法。這些鳥兒相互學習,然後累積相關知識。 不讓鳥類專美於前,大約在2005年,美國紐約州有一頭母黑熊學會打開最先進的防熊罐,這是美...
第三章 解讀動物語 如果你想要欣賞生物界的溝通方式有多麼豐富(例如知道螻蛄會配合洞穴形狀調整自己的叫聲,或者鹿媽媽能辨識出孤兒小貓哭聲所傳遞的悲傷,或者松鼠揮動尾巴來傳遞訊號),我們必須對生命有更豐富的感受,你會發現門外的日常景觀中,蘊藏著許多我們過去所不知道的豐富意涵。 這些新發現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眼界,而我們也可以把新知應用於我們與其他動物的關係上:包括那些居住在我們家裡的動物,以及鄰近環境中的動物,還有那些因為人類的粗心而在環境中留下的巨大足跡所衝擊到的野生動物。 因為這些知識,研究人員找到了解其他生物以及讓其他生物也了解我們的新方式,也許從此還能夠讓我們與動物發...
人類的干擾 在了解動物世界的資訊豐富度之後,關於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動物資訊傳播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浮上檯面。 影響最顯著的是噪音,來自汽車、輪船和飛機,以及全球75億人口的繁忙生活。一些動物對於人類入侵其原有聲音區位, 還能夠適應, 例如都市裡的白冠帶鵐和烏鶇(Eurasian blackbird),其叫聲頻率高於牠們在森林的同類。但是,並非所有生物都如此幸運。 生活在高速公路附近的鳴鳥, 往往比牠們的鄉下同類更難找到配偶。交通噪音不僅掩沒鳥類歌聲,也干擾了大鼠耳蝠(greater mouse-eared bat)的回聲定位,這些蝙蝠很難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捕捉昆蟲。風力渦輪機的...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