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4 筆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ZSL)13日發布兩年一期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根據這份報告,從海洋到熱帶雨林,鳥類、魚類、兩生類動物和爬行類動物的數量大幅下降,在1970年至2018年間平均下降了2/3以上。 在森林砍伐、汙染、人類過度消費的壓力下,不到50年間,野生動物族群量平均下降了69%。兩年前,這個數字是68%,四年前是60%。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 Fund, WWF)最新分析報告指出,各國逐漸意識到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來因應氣候危機的價值。研究中評估各國最新氣候承諾(國家自主貢獻,或稱NDCs)發現,有高達92%都納入了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希望運用自然的力量來減排和調適氣候影響。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應每五年向聯合國提出新版的國家自主貢獻計畫。WWF第四版檢視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計畫的報告《國家自主貢獻能否成為自然的助力?》(NDCs - A Force for Nature?...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塑膠汙染持續對社會構成威脅。喝完咖啡後,塑膠咖啡杯何去何從?造成多少成本?如何影響環境──陸地、海洋和生物多樣性? 人類每年生產超過2億噸塑膠垃圾 相當於523兆根吸管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委託達爾伯格顧問公司進行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光是2019年一年生產的塑膠,對社會、環境和經濟造成的終生成本就達到3.7兆美元,超過印度的GDP。除非我們採取行動,否則2040年生產的塑膠實際社會成本將是2019年的兩倍。 此刻,人類每年生產超過2億噸的塑膠垃圾,相當於大約523兆根塑膠吸管。如...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