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 筆相關資料
草鴞是臺灣唯一棲息在平原草地、非森林性的貓頭鷹,棲地離人類居住空間很近,但由於晝伏夜出的習性不易觀察,早期保育人士推估全臺僅有100隻或300~500隻,為臺灣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類。 然而草鴞的實際數量有多少,又分布在哪裡?數量稀少而瀕危的原因為何?需有基礎科學數據才能提出相應的保育措施。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學者經過10年調查研究,對草鴞在臺灣的生存樣貌和風險逐漸有了清楚的描繪。而南部地區的魚塭、農地等面臨光電和工業區的開發侵蝕,致使草鴞棲地更破碎與劣化,學者也對此提出警示。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蛇類具有生態意義及價值,但許多人因陌生及不了解而心生恐懼。特生中心指出,臺灣特有種金絲蛇迄今正式記錄僅有110筆,且高達八成都是路殺死亡記錄,重要棲息地為北橫公路沿線森林,正好是北部民眾旅遊熱點,龐大的遊憩壓力導致金絲蛇面臨存亡關頭。 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易遭路殺,為保護臺灣唯一一級保育類蛇種,特生中心與公路總局合作,設立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菱形網等,降低路殺可能,並呼籲民眾若發現金絲蛇的身影,可拍照上傳資料庫或路殺資料庫,以利後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