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ug. 13 2019

消失中的時代記憶 認識那些「回不去」的臨海溪流洄游性生物

  • 溪流採捕利用方式多元,須建立永續利用觀念。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溪流採捕利用方式多元,須建立永續利用觀念。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臺灣東半部至南臺灣臨海溪流洄游性生物多樣性高。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臺灣東半部至南臺灣臨海溪流洄游性生物多樣性高。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在地資源利用與認識是洄游性生物棲地與數量延續的關鍵之一。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在地資源利用與認識是洄游性生物棲地與數量延續的關鍵之一。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長臂蝦科快速辨識方式大同小異,圖為俗稱過山蝦的貪食沼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長臂蝦科快速辨識方式大同小異,圖為俗稱過山蝦的貪食沼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集體從河口上溯的字紋弓蟹苗,從居民口述中得知其數量已不如從前。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集體從河口上溯的字紋弓蟹苗,從居民口述中得知其數量已不如從前。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既使不同種類的螃蟹,辨認性別方式也相當簡單。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既使不同種類的螃蟹,辨認性別方式也相當簡單。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團隊採集到的三隻棕塘鱧,難以快速辨認性別。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團隊採集到的三隻棕塘鱧,難以快速辨認性別。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 圖中為匙指蝦科石紋類匙指蝦大型成熟個體,四季調查下有超過九成為抱卵母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圖中為匙指蝦科石紋類匙指蝦大型成熟個體,四季調查下有超過九成為抱卵母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1

臺灣溪流育有許多生物資源,當中最常為人所捕撈的魚、蝦、蟹類,在採集飼養、捕捉食用、研究、釣餌、文化等等名目的利用下,溪流生物──尤其是洄游性生物也面臨了未來族群數量與生存上的壓力。

溪流採捕利用方式多元,須建立永續利用觀念。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溪流採捕利用方式多元,須建立永續利用觀念。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資源利用方式與生活史的差異

魚、蝦、蟹類的繁殖策略因應長期演化而不盡相同,可從其生活史選擇合適的資源利用方式。淡水域魚、蝦、蟹可簡單分成陸封型與洄游型;陸封型如:溪釣魚種──苦花(臺灣鏟頷魚),餐廳的炸溪蝦──粗糙沼蝦、池塘裡的鯽魚等,這些物種可棲息在溪流、湖泊、池塘等合適環境完成一生的繁殖史;洄游性則如知名的毛蟹(臺灣扁絨螯蟹)、過山蝦(貪食沼蝦)、白鰻等,這些物種的幼體必須階段性在海中漂浮生活,待成長後再上溯回其成熟個體慣常棲息的位置,生存範圍相較陸封型物種來說,河海系統健全十分重要。在臺灣,具穩定數量與多樣性的洄游性物種,主要多棲息於北起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南至屏東縣等不具汙染、少開發的臨海溪流與溝渠。

AD

ads-parallax
臺灣東半部至南臺灣臨海溪流洄游性生物多樣性高。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臺灣東半部至南臺灣臨海溪流洄游性生物多樣性高。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在臺灣東半部地區,臨海溪流資源多以一般食用、撈捕販賣、水族野採、捕撈飼養等幾大類作為利用方式,主要採捕生物相如下:

  • 一般食用:貪食沼蝦(俗稱過山蝦)、棕塘鱧(黑咕嚕)、大吻鰕虎、字紋弓蟹等
  • 撈捕販賣:日本禿頭鯊(吻仔)、鱸鰻苗、白鰻苗、臺灣絨螯蟹等商業經濟生物
  • 水族野採:大和米蝦、條紋沼蝦、枝牙鰕虎屬、塘鱧科等觀賞經濟生物
  • 撈捕飼養:匙指蝦科、長臂蝦科、枝牙蝦虎屬、塘鱧科等觀賞性生物

從棲地與利用反思對洄游性系統的陌生

自107年度起,花蓮林區管理處委託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進行加塱溪溪流調查。調查團隊在與東海岸部落互動的過程中發現,部落雖具豐富的生態利用文化,但除了經濟性的鰻苗與鰕虎魚苗外,普遍對於洄游性資源相當陌生。多數部落耆老認為物種只要環境適合就可以源源不絕繁殖,卻不清楚其慣常利用之魚、蝦、蟹幾乎全是洄游性種類;而生物量減少也連帶關係到當地學童對洄游性生物的認知,更別說在其它地區因為溪流工程繁浩、學校教育的不足以及地緣關係薄弱等因素影響下對此感到陌生的學子了。

在地資源利用與認識是洄游性生物棲地與數量延續的關鍵之一。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在地資源利用與認識是洄游性生物棲地與數量延續的關鍵之一。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在今天,東海岸隨處可見臨海溪流因水泥化、高落差、溪水下滲而與海洋分離,此現象造成洄游性生物因繁殖路線受阻消失,數量大規模下降。以往曾經在東海岸溪流山溝隨處可見的臺灣絨螯蟹,即使傳統文化利用僅取所需資源,仍不敵被大量捕捉食用,其抱卵母蟹更是老饕指定的美食…,部落耆老口中的兒時記憶,已不復見。

長臂蝦科快速辨識方式大同小異,圖為俗稱過山蝦的貪食沼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長臂蝦科快速辨識方式大同小異,圖為俗稱過山蝦的貪食沼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建立判別知識,選擇性利用

孕育大量卵粒及幼苗的魚蝦蟹母體,依種類個體大小,可抱卵數百至數十萬粒,在溪流生產力與族群擴張移動上扮演關鍵角色。以往每次的捕捉通常都是無選擇性、直接利用,致使許多或季節性或全年繁殖的生物母體減少,連帶這些順著海流擴張移動的族群也大量下降。

集體從河口上溯的字紋弓蟹苗,從居民口述中得知其數量已不如從前。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集體從河口上溯的字紋弓蟹苗,從居民口述中得知其數量已不如從前。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對於未來基礎利用知識的建立,可先從簡單基本的公母辨識作為取用挑選的對象。通常採集者可優先從抱卵個體和體徵差異做公母分辨,如長臂蝦、匙指蝦科可從腹部曲線快速辨認公母,螃蟹從腹部就可以輕鬆辨別,但魚類則十分難以辨別,除部分色彩外型差異極大的種類外,大部分無法立即有效的分辨性別。如此,則須依據體型、繁殖季、族群量等進行選擇利用,以達資源永續的目的。

既使不同種類的螃蟹,辨認性別方式也相當簡單。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既使不同種類的螃蟹,辨認性別方式也相當簡單。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團隊採集到的三隻棕塘鱧,難以快速辨認性別。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團隊採集到的三隻棕塘鱧,難以快速辨認性別。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物種研究與詳細利用資訊的建立

以棲息在臨海溪流上游支流的石紋類匙指蝦為例,調查團隊在近兩年期六季的調查中,採集到成熟個體性別皆以母蝦為主,且超過九成正在抱卵或即將釋出發眼幼體,採獲公蝦的比率相當少,也顯示了與一般認知蝦種的雌雄比有明顯不同,公蝦相對珍貴。目前臺灣的洄游性物種資訊如:族群性別比、平均繁殖體長、繁殖季節、平均抱卵數、生殖史特色、敏感環境衝擊、外來種威脅…等基礎研究資料尚未建立完整。筆者認為容易取得的洄游物種綜合資訊應被系統性的建立、公開並應用至教育與文化、實際利用面向,才有機會達成永續利用目標。

就像是一記警鐘,臺灣絨螯蟹等洄游性生物的大量消失提醒了我們:臨海溪流孕育出這些獨特的物種,這些生物也緊扣著我們的生活記憶、文化利用,反映出環境的未來。當你下次遇見到這些美麗、特殊、「美味抱著卵」的洄游性蝦、蟹時,讓牠回到溪流持續孕育下一代吧!因為牠們都是創造無數溪流生命的偉大母親。

圖中為匙指蝦科石紋類匙指蝦大型成熟個體,四季調查下有超過九成為抱卵母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圖中為匙指蝦科石紋類匙指蝦大型成熟個體,四季調查下有超過九成為抱卵母蝦。圖片提供: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文/圖: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

上稿編輯: BoWei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