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照片證明患有白化症的斑馬能夠存活於野外」。
一隻患有局部白化症(partial albinism)的斑馬走過塞倫蓋提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的一個峽谷。有少數白化斑馬被人類圈養,但這次的目擊確認了至少有一隻「金毛」斑馬生活在野外。 PHOTOGRAPH BY SERGIO PITAMITZ
2019年2月17 日,在坦尚尼亞(Tanzania)塞倫蓋提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裡,一處安靜峽谷中的水坑附近,攝影師塞爾喬.皮塔米茲(Sergio Pitamitz )正準備要拍攝遷徙中斑馬的影像。但當幾十隻斑馬緩慢地步行到空地中時,他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景象:一個顯眼的淺色亮點。
「一開始,我以為那只是一隻在塵土裡打滾過的斑馬,」皮塔米茲說。但當他看著這隻動物涉水而行並開始喝水時,他才意識到「塵土」並未被洗掉。於是,他興奮地按下快門。
這隻金色的斑馬很可能患有局部白化症(partial albinism)。這種情況在斑馬中非常罕見,好幾名科學家都同意,包括葛雷格.巴爾許(Greg Barsh)。巴爾許是哈德森阿法生物技術研究院(HudsonAlpha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的一名遺傳學家。
這隻斑馬與其它「正常」斑馬相比,嚴重缺乏黑色素(melanin;一種存在於皮膚中的天然色素)。 於是,牠的條紋顏色顯得非常蒼白。
「我們對於斑馬的白化症一無所知,」巴爾許透過電子郵件說道。「這樣的動物太難尋得了。儘管根據報導,有人曾在野外目擊過白化症斑馬,但只有在圈養的環境下牠們的存在是受到證實的。」有幾十隻患有局部白化的斑馬住在肯亞山國家公園(Mount Kenya National Park)的一個私人保護區內;另外,有一隻叫做柔伊(Zoe)的斑馬,在夏威夷的動物園出生時也患有白化症,牠在保護區內度過了牠的一生,直到2017年去世。
巴爾許還說,這次目睹金色斑馬的事件,代表在肯亞以及肯亞附近,導致「局部白化症」的遺傳變異影響力可能擴散得比我們之前所意識到的更廣泛。
是群體中的一份子
皮塔米茲的照片證明了患有白化症的斑馬可以在野外生存,而且牠們似乎也被「正常」的斑馬所接納,巴爾許說。
芮恩.賴瑞森(Ren Larison) 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一名生物學家,他曾經接受國家地理學會的贊助。他注意到在肯亞山私人保留區的「金毛」雄性斑馬,行為「就像擁有後宮的種馬」一樣,組成標準的「一夫多妻」斑馬群。
看來這隻外表特殊的斑馬已經被牠的同伴們所接受。斑馬大多以聲音和氣味互相辨認──專家表示一隻金色斑馬能夠正常地融入族群並不令人意外。PHOTOGRAPH BY SERGIO PITAMITZ
且在野外,其它顏色特殊的斑馬(比如身上有斑點的斑馬和黑色條紋特別多的斑馬)也能與族群相處融洽,巴爾許說。這些外表特殊的斑馬將頭互相倚靠在同伴身上、交配、並做著和普通斑馬一樣的事。
「雖然在被族群接納方面不成問題,」巴爾許和賴瑞森說,「但患有局部白化症的野生斑馬在自我保護方面可能面臨挑戰。我們尚未精確知道斑馬身上的粗線條的所有用處(例如: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條紋可以制止掠食者、或具有保護色作用 ),但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牠們的條紋可以阻擋吸血蠅。」
提姆.卡羅(Tim Caro)──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一名演化生態學家,曾經廣泛地研究過斑馬條紋與吸血蠅之間的關係,他說,淺色條紋有可能無法像黑色條紋一樣成功阻擋蒼蠅。
雖然我們無法肯定要多深的條紋才能夠成功阻撓蒼蠅,但如此稀少金色斑馬存在於野外的這個事實,暗示了白化症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有害的,卡羅說。
在黑暗中摸索
完全或局部白化症在人類與家養動物(例如: 老鼠、馬、和天竺鼠)中有高度的研究。但有關家養動物白化症的知識,對於了解「白化症對野外生存的潛在影響」並沒有用處,巴爾許說。
「試著了解一隻我們免強才能接近的動物的變異現象是個挑戰,」他說,「雖然在肯亞,受人類圈養的白化症斑馬數量足以讓我們研究遺傳學,但牠們還滿容易受驚嚇的,也因此,要採集到牠們的血液樣本頗為艱難。」
皮塔米茲的照片幫助了人們進一步了解野生斑馬的白化症。對他來說,拍攝到金色斑馬就好像中了樂透彩一樣。這是他第二次「中樂透」──兩年前,他在機緣巧合下拍攝到了一隻肯亞極為罕見的黑色藪貓。
「拍攝野生動物需要熱情與耐心,」塞爾喬說,「但有時,運氣也會助你一臂之力!」
延伸閱讀:斑馬為什麼會有條紋?新研究認為跟溫度有關。/ 科學家讓斑馬魚染上了毒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