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不清除屍體的螞蟻聚落,死亡率較高。
撰文:Katie Langin
編譯:洪莉琄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不清除屍體的螞蟻聚落,死亡率較高。
撰文:Katie Langin
編譯:洪莉琄
最新報告指出,居家整理有可能會是件關乎生死的大事,至少對於像螞蟻這種社會性動物,確實是如此。
根據7月8日發表在期刊《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的研究報告,不會清除巢穴中同伴屍體的小紅蟻(學名Myrmica rubra),會比有清除習慣的小紅蟻更容易死亡。
這些體型和一顆米粒差不了多少的小螞蟻,生活在岩石和木頭下既稠密又擁擠的聚落裡。一個巢穴中可以發現有一千隻以上的工蟻。
而這些螞蟻一起蒐集食物、照顧蟻后,並且防衛巢穴,因此牠們從群體生活中也獲得了許多好處。
不過,當疾病傳染開來時,牠們就得面臨威脅:聚落裡如果有隻螞蟻生病倒下了,疫情有可能會迅速蔓延。因此,良好的衛生相當重要。
致命的屍體
很多昆蟲會習慣性地清除聚落裡的死亡同伴。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出自於維持聚落裡其他成員健康的需要。不過在此之前,這個假設都沒有經過正式的檢驗。
而這個由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和列日大學(Université de Liège)研究人員所進行的最新研究,針對了飼養在人造巢穴、會清除屍體的小紅蟻,進行了健康效益的測試。
這些人造的巢穴中,有些出口較寬闊,但有些就比較窄,而這會讓螞蟻在搬運屍體到蟻巢外丟棄時,增加作業上的困難。
在每個聚落中,科學家各凍死十隻工蟻然後將屍體放回巢穴裡,接著對其他存活的工蟻進行監測。
監測的結果揭曉:這些無法清除屍體的螞蟻聚落,也變得無法生存。到了實驗最後的50天,這些聚落的死亡率是能清除屍體的聚落的兩倍以上,比例從6%上升到13%。
為什麼死亡率會提高呢?研究人員還無法確切指出原因,但他們推測「屍體留在巢穴愈久,可能會產生愈多的微生物,而存活螞蟻的免疫系統就需要大量運作,有可能因此造成壽命縮減。」
整理居家好處多
這份研究報告「顯示了一個基本的效應,而大家都認為我們知道這個效應,卻沒人真正測試過,」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波羅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的社會性昆蟲專家奧勒弗‧瑞培爾(Olav Rueppell)在寄給國家地理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屍體清除和群體健康的關聯性,或許也適用於其他的社會性動物,例如蜜蜂和草原土撥鼠(prairie dogs)。
不過至少對於小紅蟻而言,我們已經很明顯地看見它的影響:死螞蟻只會導致更多的螞蟻死亡,所以最好還是保持居家舒適又整潔。
在 Twitter 關注 Katie Langin。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