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倉鴞離婚可能是為了數量犧牲質量,但公母兩性都可能從中獲益。
愛情反覆無常--即使是倉鴞也不例外。倉鴞通常是單一配偶制,但牠們有時會結束配偶關係,再找新的伴侶。實際上,根據《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於4月28日出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將近25%,而美國人的離婚率約為40%。
雖然倉鴞離婚可能是為了數量犧牲質量,但公母兩性都可能從中獲益。
雖然倉鴞離婚可能是為了數量犧牲質量,但公母兩性都可能從中獲益。
愛情反覆無常--即使是倉鴞也不例外。倉鴞通常是單一配偶制,但牠們有時會結束配偶關係,再找新的伴侶。實際上,根據《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於4月28日出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將近25%,而美國人的離婚率約為40%。
雖然倉鴞離婚可能是為了數量犧牲質量,但公母兩性都可能從中獲益。
其實,倉鴞離婚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繁殖不順利,例如只有產下寥寥幾顆蛋,或存活的幼鳥不夠多。如果一對倉鴞可繁殖出許多幼鳥,牠們就會忠於彼此,而因為牠們較常交配,所以這種繁殖關係會隨時間漸入佳境,長期下來,家族規模就可能更為龐大。
任職於瑞士洛桑大學(University of Lausanne)的艾蜜莉.德雷斯(Amélie N. Dreiss)與亞歷山大.魯蘭(Alexandre Roulin)研究一群生活在瑞士西部的野生倉鴞,觀察倉鴞如何尋找配偶,以及每對倉鴞繁殖多少幼鳥。這項研究已持續24年。
倉鴞的繁殖力很強,通常每年可產兩窩蛋,每窩蛋可達11顆(平均為6顆)。
但如果有一年牠們沒有繁殖許多幼鳥,任一方就可能會選擇尋找新伴侶。
該研究共觀察了634對倉鴞,離婚率為23.5%:166對仍在一起,51對分開。離婚後,公倉鴞通常能「得到房子」,意思是牠們會留在原本的繁殖地點。
在離婚組,多數倉鴞只維持一年的關係就分開了(只有少數維持關係數年,有一對倉鴞努力嘗試很久,在一起六年才放棄)。
倉鴞鮮少會「出軌」,所以離婚是更換伴侶的唯一辦法。
科學家說,因為這種鳥類為夜行性動物,大部分活動發生在天黑之後,所以很難確定哪個性別較常提出離婚。
母倉鴞通常會在離婚後離開原本的鳥巢,不過有些母倉鴞是被趕走,而非自己選擇離去。科學家能確定的是,比起較年長的公倉鴞,較年輕的公倉鴞更容易離婚。
魯蘭說,這不是因為年輕公倉鴞尚未準備好對伴侶忠誠,而是因為「需要花時間找到最佳配偶」。
他說,「公倉鴞年輕時,可能必須選擇離婚」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性伴侶。
至於選擇伴侶的方式,公倉鴞偏好羽尖具有更多、更大黑點的母倉鴞,不過科學家尚未了解這種偏好的原因。
但公倉鴞離婚後常會找較年輕、「品質較低」(黑點較少)的母鳥做為配偶,代表牠們離婚的原因並非尋找「更優質」的伴侶。
魯蘭說:「公倉鴞離婚的代價是與較不性感的母倉鴞再婚。」
對於倉鴞而言,與配偶的協調性比良好外貌更重要。公倉鴞通常與新配偶擁有更好的交配協調性,所以能繁殖更多幼鳥。母倉鴞也是如此(不過牠們與公倉鴞不同,尋找第二春時並不會降低標準):牠們離婚之後,通常能與新伴侶餵養更多幼鳥。
雖然倉鴞離婚是有原因的,但該研究作者說,如果親鳥是對彼此忠誠的長期伴侶,這種家庭的幼鳥存活率是最高的。
所以,倉鴞可能要嘗試幾次、心碎幾次才能擁有美滿婚姻,牠們的目標是找到真正適合的伴侶然後繁殖後代,並與伴侶維持長期關係。這跟我們熟知的另一物種的目標可不一樣。
在推特上追蹤Jennifer Holland。
延伸閱讀:山谷中撞見一隻正在游泳的貓頭鷹! / 用性感足部求偶的雄性豆娘化石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