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Feb. 27 2025

罕見畫面:活跳跳的黑鮟鱇現身淺海

  •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約氏黑鮟鱇是在野外極少被目擊到泳姿的深海魚類。儘管牠們學名的意思是「黑色大海怪」,但專家指出在牠們兇猛的外表下,身體其實「大多都軟Q軟Q的」。PHOTOGRAPH BY MARC MARTIN SOLA

這是科學家唯二拍攝到的黑鮟鱇活體影像。魚類生物學家科里・埃文斯說:「我還以為這是AI生成的呢。」

1月26日,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的研究團隊捕捉到前所未見的一幕──一隻約氏黑鮟鱇正緩緩游向海面。

「簡直就是夢想成真!」非政府組織「康德里克.特內里費」(Condrik Tenerife)的海洋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衛・哈拉・博貢亞(David Jara Bogunyà)說:「小時候我有一本介紹深海生物的書,裡面的插圖非常棒。那些生物太不可思議了,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真的。」

在接下來的一小時內,哈拉和同事們從研究船「青灰號」(Glaucus)下水,與這條通常棲息於200至2000公尺深漆黑深海的約氏黑鮟鱇一同游泳,並成功拍下牠的身影。

AD

ads-parallax

身懷巨大的下顎、鋒利的尖牙,還有長在額頭上用來誘捕獵物的發光餌球,約氏黑鮟鱇(Melanocetus johnsonii)得了一個意為「黑色大海怪」的屬名,可謂實至名歸。可儘管約氏黑鮟鱇的外貌駭人,但你只有在體型和動畫中的「尼莫」或「多莉」一樣小的時候才需要擔心──因為約氏黑鮟鱇的身長只有15公分左右。

這段約氏黑鮟鱇的影片隨後在網路上流傳,讓一眾專家們對這次罕見的目擊事件興奮不已。「老實說,我第一次看到這段影片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萊斯大學的魚類生物學家科里・埃文斯(Kory Evans)說:「我還以為這是AI生成的呢。」

「在海面附近看到這種深海生物,實在是非常難得。」蒙特里灣水族館研究中心(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的資深科學家布魯斯・羅賓遜(Bruce Robison)說。

羅賓遜對這件事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正是約氏黑鮟鱇在世上唯二活體影像的另一位拍攝者。2014年,羅賓遜透過無人水下遙控載具「李克茲號」(Doc Ricketts),在蒙特雷灣水下約579公尺深的海域發現了這種魚。

為什麼約氏黑鮟鱇會游到海面?

埃文斯表示,他非常訝異這條約氏黑鮟鱇不只完好無損,甚至還在遊動──這對適應了深海高壓環境的生物來說相當罕見。

「牠們基本上不怎麼活動,」埃文斯解釋說:「這種魚是伏擊型掠食者⋯⋯通常只是靜靜的、在水中載浮載沉,所以看到牠們這麼活潑很讓人意外。」

「這些魚看起來兇猛可怕,但牠們的身體大多都軟Q軟Q的。」埃文斯補充道。

科學家目前提出了幾種可能,推測這條約氏黑鮟鱇究竟是為了什麼,又是如何游到海面來。

「我一直在腦中試圖推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目前心中有幾種可能。」羅賓遜說。

其中一種可能是,這條約氏黑鮟鱇吞下了一條有魚鰾的魚,而魚鰾內的氣體在牠的體內持續膨脹,迫使約氏黑鮟鱇上浮。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很難控制了。」羅賓遜說。

此外,由於這次的目擊事件發生在以火山活動著名的加那利群島一帶。因此,這條約氏黑鮟鱇也有可能是被海底裂縫滲出的上升暖流困住了。

羅賓遜提出的第三種可能是,這條約氏黑鮟鱇可能曾被某種大型掠食者吞到肚子里,例如領航鯨、海豹、海獅,或是被水母困住了,後來被吐出或是掙脫後,才出現在海面上。

約氏黑鮟鱇透露了什麼深海奧秘?

雖然這條約氏黑鮟鱇在被拍下身影後,不久就死亡了。但即便只是片刻的觀察到活體,仍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早在19世紀,這些動物就被人們用魚網捕捉並發現過了。」羅賓遜說:「但直到此前,所有能研究的標的都是死掉的標本。」

透過標本可以得知,約氏黑鮟鱇拜共生的發光菌所賜,能夠自體發光。此外,雖然不知道約氏黑鮟鱇是否如此,但許多種深海鮟鱇魚的生殖方式相當奇特:體型小得多的雄魚,會「融入」雌魚的身體(有時一次甚至有好幾隻);如此,雌魚在準備繁殖時,就能直接從雄魚身上提取遺傳物質。

哈拉表示,他和團隊已經採集並將這條約氏黑鮟鱇的屍體捐贈給特內里費自然與人類博物館(Museum of Nature and Archaeology of Tenerife),延續其研究價值。

埃文斯指出,並非所有的鮟鱇魚都棲息在深海,人們至今仍不斷發掘這類生物的知識。事實上,埃文斯近期在預印本資料庫《bioRxiv 》上發表的研究就指出,鮟鱇魚在遷入深海棲地後,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的不減反增。

「深海並不是什麼友善的環境。」埃文斯解釋說:「那裡水壓極大,也沒什麼吃的。」

像這類罕見的發現在在提醒著我們,海洋深處仍然隱藏著一個未知的世界,裡面充滿了我們鮮少關注、也罕為世人所見的生物。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棲息地,那裡是絕大多數動物的家。我們人類才是這個星球上的例外。」羅賓遜說:「我們對深海認識真的還是太少了。」

 

【觀看影片請按此導回原文文章】

 

延伸閱讀:「雌雄深海鮟鱇魚配對」首次曝光!雄魚化身肉瘤永不分離 / 神祕的深海北極鯊魚在加勒比海出沒

 

 

MAR. 2025

失落的維京女英雄

現代科學如何打破古維京社會的男性史觀

失落的維京女英雄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