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an. 08 2025

暗能量可能不存在,有些方式也能解釋現在的宇宙

  •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藝術家想像中的宇宙網結構,黑色處即為空洞

也許,並不存在一種神秘的「暗」力在加速宇宙的膨脹,真相或許更為離奇,在某些空間的泡泡裡,時間的流逝速度截然不同。

實際上,時間的流逝並不像我們的日常體驗的那樣恆定。「在重力較強的區域,相較於重力較弱的區域,時間流逝得更慢。」這是近期發展起來,名為 「時景宇宙學」的模型,這一事實可能會對宇宙膨脹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宇宙不同區域時間流逝速度的差異累加起來可能達到數十億年,這使得區域的膨脹速率產生差異,而當我們透過這些扭曲時間的泡泡去觀測遙遠天體時,就可能產生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錯覺。

宇宙學標準模型在解釋宇宙整體上表現得相當不錯,前提是「我們得稍微調整一下數據」。首先,宇宙中沒有足夠的質量來解釋我們觀測到的重力效應,所以我們虛構出了一種看不見的「暗物質」。此外,似乎還存在一種奇怪的力與重力相互抵消並推動宇宙加速膨脹,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它是什麽,所以本著同樣的想法,我們將其稱為暗能量。所有這些,再加上普通物質,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說的

ΛCDM模型。問題在於,這個模型假設整個宇宙是平整的,各處都以相同速度膨脹,但宇宙卻並非如此平整:我們能看到一個巨大的宇宙網,星系網狀結構縱橫交錯,其中間隔著超乎想像的空洞。

AD

ads-parallax

時景宇宙學則將這種「空洞」考慮在內,物質愈多引力愈強,同時代表時間愈慢,放置在星系中的原子鐘,其走動速度可能比放置在空洞中央的同款原子鐘慢三分之一。把這一現象放到宇宙漫長的壽命跨度裡考量,空洞中的時間相比物質密集區域可能多流逝了數十億年,所以宇宙有一個統一的138億歲的年齡就不再合理了,實際上不同區域應該會有不同的年齡。空洞中流逝的時間如果較快,那裡就更老,並且顯然地發生了更多宇宙膨脹。因此,如果你穿過空洞觀測其另一側的一個物體,它看起來會比空洞這一側的物體遠離你的速度快得多。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空洞在宇宙中所占比例將愈來愈大,從而造成宇宙加速膨脹的假象,而無需借用暗能量的概念。

這兩項新研究中,不同的團隊收集並分析了額外的觀測資料,是一份包含1535顆Ia型超新星的星表,這些超新星每次爆發時的亮度都具有可預測性,所以其光線的變化能夠可靠地揭示距離、速度以及運動方向,正因如此,它們常被稱為標準燭光。研究人員得出了這樣子的結論:暗能量其實是對膨脹動能變化的錯誤認定,在我們實際所處的這個充滿塊狀結構的宇宙中,膨脹動能並非處處均勻。與我們目前通用的宇宙學標準模型相比,時景宇宙模型或許更切合觀測結果。

以上也許能解決不斷膨脹的宇宙的一些關鍵疑問,有了這些新數據,研究團隊認為,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及即將發射的羅曼太空望遠鏡進一步觀測或許能支持這項研究,宇宙膨脹的謎團就可能在2030年結束前就會被解開,這兩項研究均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

 

FEB. 2025

尋找另一個人族物種

神祕古人類改寫智人演化之路

尋找另一個人族物種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