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在巴塔哥尼亞的發現,顯示蛙類會經歷蝌蚪階段已經至少有1億6000萬年歷史了。本文將告訴你這種古代蛙類跟現生蛙類有什麼不同。
有個新發現的蛙類化石,是到目前為止所找到的最古老的蝌蚪,而且看起來跟你可能頗熟悉的蝌蚪很像,只有一件事例外──牠超大隻。
古生物學家費德里格.安諾林(Federico Agnolín)和同事找到這個化石完全是意外。他們的團隊在阿根廷聖克魯斯省的拉爾瑪蒂達莊園(Estancia La Matilde)的一個採石場已經搜尋許久。形成這片採石場侏羅紀岩石的是細緻的沉積物和火山灰,他們原本希望裡面能留下過去沒發現過的軟組織印痕。但他們沒發現恐龍,倒是一直找到蛙類。
這些蛙都是同一個已滅絕蛙類Notobatrachus degiustoi的成蛙,這也讓某些研究人員開始懷疑,或許那個年代的蛙類是不會經過蝌蚪階段的。但在2020年1月,一名團隊成員在休息時段撿起了一塊石頭,結果發現了一個超過15公分長的蝌蚪印痕,上面的細節非常細緻,包括鰓、雙眼,甚至還有一些神經。
在10月30日的《自然》(Nature)期刊上描述了這塊化石的研究人員估計,這塊化石約有1億6100萬年到1億6800萬年的歷史,比之前的紀錄保持化石還老了大約3000萬年。這項發現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實蛙類有蝌蚪階段至少已經有那麼久了。「這漂亮地確認了許多專家懷疑的事情。」德國波昂布萊尼茲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的兩爬學家亞歷山大.哈斯(Alexander Haas)說。哈斯目前正在根據現生蛙類多樣性重建蝌蚪演化史,他之前和其他學者就曾經預測,在那麼早的年代就已經有蝌蚪的存在了。
因為本身不是蛙類專家,所以安諾林去尋求生物學家瑪麗安娜.楚利維(Mariana Chuliver)的協助。他們一樣都是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菲利克斯.德阿札拉基金會(Félix de Azara Fundación)工作,但她之前就研究過蛙類的蝌蚪發育。在顯微鏡下檢視該化石的時候,她發現支撐著鰓的軟骨組織跟現存的蝌蚪驚人地相似。
這個已滅絕蛙類的蝌蚪,就跟現生的親戚們一樣,是把水吸進來之後再經過鰓往外擠出去,過濾食物和吸收氧氣同時搞定。這顯示牠吃的可能不是同樣在這些岩石中發現的小型貝類、昆蟲和甲殼類,而是微生物和水中漂浮的有機碎屑。楚利維說。
奇異悖論
這種古代蝌蚪在體型大小和進食策略方面,可能和某些現生物種有相似之處。牛蛙蝌蚪會刮石頭上的藻類、再吸進嘴巴,而且偶爾也會長得很大隻。同時呢,有種號稱悖論、同樣來自阿根廷的奇異多指節蟾(Pseudis paradoxa,又稱悖論蛙或萎縮蛙)也是個有趣的物種,牠的蝌蚪可以長到將近20公分長,而成體大小卻只有5公分左右。
大部分的蛙類一生中體型最大的時候都是在成蛙階段。N. degiustoi的蝌蚪到底為什麼會長那麼大、並維持那種體型,目前還不清楚。「這隻蝌蚪保存得這麼好,真是太令人驚訝了。」阿根廷國立沙爾塔大學的動物學家瑪麗莎.法布雷奇(Marissa Fabrezi)說。她曾經研究過奇異多指節蟾。「這種巨大蝌蚪的體型難以解釋,這對了解牠們的演化非常重要。」
因為軟骨發育良好,甚至還有些骨骼結構印痕留在岩石上,這隻蝌蚪化石已經很接近變態,楚利維說。所以牠很可能也不會長得比成蛙更大,而在採石場的化石紀錄中,成蛙長度就跟這隻蝌蚪差不多。但現生的奇異多指節蟾或許還是能提供線索,解釋N. degiustoi的蝌蚪為什麼會長這麼大。
奇異多指節蟾,和這些化石蛙一樣,生活在暫時性的池塘中。當雨水不足時,池塘便會乾涸,也就是說,牠們不常面臨來自魚類的捕食競爭或被捕食的壓力。因此,牠們可以停留在蝌蚪階段更久、長得更大,盡量搜刮水池的食物,然後再變態為成蟾,轉而捕食陸地上的點心。
發現這個超過1億6000萬年歷史的蝌蚪,見證了這種蛙式生活之道的成功。安諾林說。然而,如今有許多蛙類正面臨生存危機,因為牠們既仰賴陸域、也仰賴水域棲地,讓牠們在面對人類的干擾時是雙倍脆弱。「讓牠們成功的同一套變態策略,也讓牠們更容易滅絕。」安諾林說。
延伸閱讀:這種神祕「囊蛙」竟重新演化出了整副牙齒 / 厄瓜多發現兩種新的「玻璃蛙」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