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在說「餵我!」還是「我愛你」?新的AI app保證解開貓語之謎。
有時候,我那隻七歲的虎斑貓奧菲莉亞想要什麼還蠻明顯的。晚餐時分坐在牠的空碗前面大唱花腔,很明確的是表示牠正處於飢餓危機的邊緣。不過其他時候呢,牠的喵聲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是個謎。
這就是華盛頓柏衛(Bellevue)的軟體工程公司阿克維隆(Akvelon)的電腦科學家謝爾蓋.德雷金(Sergei Dreizin)和馬克.柏伊斯(Mark Boyes)說他們可以幫忙的地方。這對搭檔是「喵語」(MeowTalk)app背後的智囊,這個軟體旨在「讓貓奴擁有最佳工具」來翻譯愛貓的需求。
「貓是有語彙的,」德雷金說:「如果你真的有注意的話,一定可以更了解你的貓。」
這個免費的app會錄下愛貓的喵喵叫聲,再翻譯成小段的片語,像是「我覺得很煩」和「快餵我!」使用者可以為喵語翻譯的正確度評分,這能進一步最佳化這個電腦模型。這個app在2020年11月發行,已經下載超過2000萬次,而德雷金估計,到目前為止,這個程式已經分析了超過10億次喵喵叫。
「我們是這個銀河系裡最大的喵語庫。」他開玩笑說。
這個軟體是眾多發展中技術的一部分,旨在協助我們和毛小孩溝通。另一個例子是FluentPet,訓練寵物按按鈕表達需求;舉例來說,貓就可以學著按下會說「玩」的按鈕。
貓行為學家暨溝通專家夏洛特.迪慕佐(Charlotte de Mouzon)對這些產品的正確性抱持懷疑,不過,改善你和家裡貓咪的關係,永遠是明智的目標。
「如果大家去玩這個〔喵語app〕,或許就會更關心自己的貓。」巴黎楠泰爾大學的迪慕佐說。
貓的喵喵
家貓會用五感跟其他貓溝通。尿和皮膚油脂的氣味公告了一隻貓的健康狀態、性別和有沒有準備交配。身體語言可以表達心情:蓬著毛、弓著背象徵害怕,而朝向前方的耳朵和揮舞的尾巴代表滿足和警戒。
而在另一方面,貓與貓之間的聲音溝通,則大多局限在哈氣和咆哮,用於宣示領域和解決紛爭。
值得注意的是,成貓並不會對彼此喵喵叫──這是專門保留給人類的聲音。
「這些聲音已經演化成具有很強的功能性,而且並不複雜。」密西根州奧克蘭大學的心理學家珍妮佛.馮克(Jennifer Vonk)說:「我們可能不如牠們擅長解讀我們的暗示那樣,能夠讀懂牠們的提示。」
像在2023年的一項研究中,迪慕佐和同事就發現許多貓奴不知道自己的貓咪什麼時候不開心。就拿呼嚕來說吧:貓在心情好的時候通常會呼嚕,但牠們不舒服或覺得痛的時候也會呼嚕。
好奇心會餵養app
當柏伊斯和德雷金在找資料訓練新app的時候,發現了一篇2019年的研究,那篇研究揭露了貓的喵喵叫其實含有特定的共同特徵。
這篇研究的作者建立了一個電腦程式,分析21隻成貓在三種情境下的喵喵叫錄音:等待食物、被梳毛,還有被獨自留在不熟悉的環境中。
每個情境都會讓貓發出特別的喵喵叫聲,讓電腦分析可以分類。
喵語的創辦人用這成千上萬的喵喵叫錄音發展他們的電腦模型,而這個模型是用AI驅動的。
結果有用:2021年的研究發現喵語可以歸納出九種貓「片語」,正確率高達90%。
我愛你……我不愛你?
即使如此,德雷金和柏伊斯還是強調說這個AI程式並不完美──而馮克和德穆佐也同意。
每位下載了喵語的科學家測試結果都不一樣:這個app翻譯德穆佐其中一隻貓的喵聲為「我愛你」,但她說這好像不對。
「這裡面缺了很多訊息」德穆佐說:「我的貓就坐在她的碗旁邊,在跟我討新鮮的食物。」
馮克對FluentPet也一樣懷疑,指出貓本來就知道自己在跟人類說什麼,還要叫牠們按按鈕,這樣會把事情搞得更複雜。無可避免的裡面還是多少有猜測成分,但其實只要注意貓咪的暗示和肢體語言,就已經很有用了,她說。
確實,德穆佐說,只要能看到、聽到貓咪,人類其實還蠻能解讀自己貓咪的訊息的。
說到底,有時候貓咪的喵喵叫就是沒什麼道理──這也沒關係。「溝通是每隻貓和牠們的人類家人共同學習的過程。」迪慕佐說。
延伸閱讀:你也是貓咪溝通師嗎?有少部分的人能讀懂喵星人的表情呦! / 貓能自我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