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Sep. 10 2024

宇宙是如何開始的?早期的宇宙樣貌又是如何?

  •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JWST)捕捉了這張代表性的「創世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影像。這一小片天區布滿了新形成的恆星,位於距離我們約6500光年遠的廣闊鷹狀星雲(Eagle Nebula)之內。Photograph by NASA, ESA, CSA, STScI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JWST)捕捉了這張代表性的「創世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影像。這一小片天區布滿了新形成的恆星,位於距離我們約6500光年遠的廣闊鷹狀星雲(Eagle Nebula)之內。Photograph by NASA, ESA, CSA, STScI

  • 仙女座星系M31 是銀河系鄰近最大的星系。這張影像結合了美國航太總署和歐洲太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數據:紅色表示氫氣、綠色表示低溫的灰塵、藍色則是較溫暖的塵埃。Photograph by ESA/NASA/JPL-Caltech/GBT/WSRT/IRAM/C. Clark (STScI)

    仙女座星系M31 是銀河系鄰近最大的星系。這張影像結合了美國航太總署和歐洲太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數據:紅色表示氫氣、綠色表示低溫的灰塵、藍色則是較溫暖的塵埃。Photograph by ESA/NASA/JPL-Caltech/GBT/WSRT/IRAM/C. Clark (STScI)

  • 遍布整個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這些輻射在穿越星系團前往地球的路徑上,會受到扭曲。科學家們可以在像RX J1347.5–1145這樣的已知大型星系團中測量這些扭曲,以發現新的星系團。Photograph by ESA/Hubble & NASA, T. Kitayama (Toho University, Japan)/ESA/Hubble & NASA

    遍布整個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這些輻射在穿越星系團前往地球的路徑上,會受到扭曲。科學家們可以在像RX J1347.5–1145這樣的已知大型星系團中測量這些扭曲,以發現新的星系團。Photograph by ESA/Hubble & NASA, T. Kitayama (Toho University, Japan)/ESA/Hubble & NASA

  • 物質僅占宇宙的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了宇宙的其餘部分。遙遠的星系團 IDCS 1426(如圖所示),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500兆倍,估計其中有90%的質量來自暗物質。Photograph by NASA/CXC/Univ of Missouri/M.Brodwin et al; NASA/STScI; JPL/CalTech

    物質僅占宇宙的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了宇宙的其餘部分。遙遠的星系團 IDCS 1426(如圖所示),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500兆倍,估計其中有90%的質量來自暗物質。Photograph by NASA/CXC/Univ of Missouri/M.Brodwin et al; NASA/STScI; JPL/CalTech

1

「大霹靂」是最受廣為人知的宇宙起源理論,這是一場史上無與倫比的宇宙劇變。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JWST)捕捉了這張代表性的「創世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影像。這一小片天區布滿了新形成的恆星,位於距離我們約6500光年遠的廣闊鷹狀星雲(Eagle Nebula)之內。Photograph by NASA, ESA, CSA, STScI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JWST)捕捉了這張代表性的「創世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影像。這一小片天區布滿了新形成的恆星,位於距離我們約6500光年遠的廣闊鷹狀星雲(Eagle Nebula)之內。Photograph by NASA, ESA, CSA, STScI

「大霹靂」(Big Bang)是最受支持的宇宙起源理論。這個理論源自於我們的觀察:其他星系似乎受到一個古老的爆炸力推動,正以極快的速度向各個方向遠離我們。

1920年代,一位名叫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的比利時牧師,首次提出了大霹靂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單一個原始原子。之後,愛德溫.哈伯(Edwin Hubble)觀測到星系正在向各個方向遠離我們,以及1960年代阿諾.彭齊亞斯(Arno Penzias)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發現被稱為是「大霹靂迴聲」的宇宙微波輻射──這些觀測證據都大力支持大霹靂理論。

接下來有更多的研究工作,幫助解釋大霹靂發生的過程。理論是這樣的:在宇宙存在的最初10-43 秒內,宇宙非常緊緻,甚至小於單一原子的十兆兆分之一。人們認為,在如此難以理解的緻密高能量狀態下,四種基本力──重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融合為單一的力,但目前的理論還沒有弄清楚這種單一的統一力量如何發揮作用。為了實現此一目標,我們需要知道重力如何在次原子尺度上發揮作用,但目前我們還無法得知。

科學家也認為,這樣極度緊緻的空間能讓宇宙中最早的粒子混合,並穩定處於大致相同的溫度。然後,在難以想像的極短瞬間,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幾乎均勻地向外膨脹,但量子尺度上的波動又提供了微小的變化。這種高速的膨脹模型稱為「暴脹」(inflation),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的溫度和物質分布會如此均勻。

宇宙在暴脹之後持續膨脹,但速度要慢得多。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推動了宇宙暴脹。

↑↑↑↑↑ 101科學教室:宇宙起源

宇宙暴脹的後果

物質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冷卻,有更多種類的粒子開始形成,最後凝結成目前宇宙的恆星和星系。

當宇宙形成十億分之一秒時,宇宙已經冷卻到足以讓四種基本力彼此分離的程度。宇宙的基本粒子也隨之形成。但此時的溫度還是很高,這些粒子還沒有形成現今的眾多次原子粒子,例如質子。隨著宇宙不斷膨脹,這種稱為「夸克-膠子電漿」(quark-gluon plasma)的滾燙原始湯繼續冷卻。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在內的部分粒子對撞機,其威力足以重建這種夸克-膠子電漿。

早期宇宙中的輻射非常強烈,以至於碰撞的光子可以形成由物質和反物質組成的粒子對,反物質和普通物質除了帶有相反的電荷之外,在其他各方面都非常相似。科學家認為早期宇宙含有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但隨著宇宙冷卻,光子不再具有足夠的能量,能形成物質-反物質對。這就像一場大風吹的極限遊戲,許多物質和反物質粒子互相配對並湮滅。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多餘的物質倖存下來──成為現今構成人類、行星和星系的物質。我們的存在清楚地顯示,自然法則對待物質和反物質的方式略有不同。研究人員藉由實驗,觀察到了這種稱為規則不平衡「電荷-宇稱不守恆」(CP violation)的實際情況。物理學家仍在試圖弄清,物質是如何在早期宇宙取得勝利。

一種名為微中子(neutrino)的微小鬼魅粒子,和它對應的反物質「反微中子」(antineutrino),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名為「地下深處微中子實驗」(Deep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簡稱DUNE)和「頂級神岡探測器」(Hyper-Kamiokande)的兩個大型實驗,正在利用這些無電荷、又幾乎無質量的粒子,試圖解開這個謎團。

仙女座星系M31 是銀河系鄰近最大的星系。這張影像結合了美國航太總署和歐洲太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數據:紅色表示氫氣、綠色表示低溫的灰塵、藍色則是較溫暖的塵埃。Photograph by ESA/NASA/JPL-Caltech/GBT/WSRT/IRAM/C. Clark (STScI)

仙女座星系M31 是銀河系鄰近最大的星系。這張影像結合了美國航太總署和歐洲太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數據:紅色表示氫氣、綠色表示低溫的灰塵、藍色則是較溫暖的塵埃。Photograph by ESA/NASA/JPL-Caltech/GBT/WSRT/IRAM/C. Clark (STScI)

建造原子

在宇宙誕生後的第一秒鐘,宇宙的溫度已經夠低,使剩餘的物質開始凝聚成質子和中子,這些粒子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在接下來的三分鐘內,質子和中子聚集成了氫和氦的原子核。在早期宇宙中,氫占整體質量的75%,而氦占了25%。大霹靂理論的其中一個關鍵預測就是氦的豐度,這點已經得到了科學觀測的證實。

儘管原子核已經形成,年輕的宇宙仍然過於炙熱,無法讓電子穩定地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形成穩定的原子。宇宙仍然是一團帶有電荷的密集霧狀物質,光線在其中難以穿行。宇宙需要再經過大約38萬年的時間,才能冷卻到足以形成中性原子,這個關鍵時刻稱為「復合」(recombination)時期。冷卻後的宇宙首次變得透明,使得在其中徘徊的光子終於能夠暢行無阻地穿透。

今日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原始的餘暉,也就是所謂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這種輻射遍布整個宇宙。它與藉由天線傳輸電視訊號的輻射類似。但這也是已知最古老的輻射,可能蘊含著有關宇宙最早時期的許多秘密。

遍布整個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這些輻射在穿越星系團前往地球的路徑上,會受到扭曲。科學家們可以在像RX J1347.5–1145這樣的已知大型星系團中測量這些扭曲,以發現新的星系團。Photograph by ESA/Hubble & NASA, T. Kitayama (Toho University, Japan)/ESA/Hubble & NASA

遍布整個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這些輻射在穿越星系團前往地球的路徑上,會受到扭曲。科學家們可以在像RX J1347.5–1145這樣的已知大型星系團中測量這些扭曲,以發現新的星系團。Photograph by ESA/Hubble & NASA, T. Kitayama (Toho University, Japan)/ESA/Hubble & NASA

物質僅占宇宙的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了宇宙的其餘部分。遙遠的星系團 IDCS 1426(如圖所示),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500兆倍,估計其中有90%的質量來自暗物質。Photograph by NASA/CXC/Univ of Missouri/M.Brodwin et al; NASA/STScI; JPL/CalTech

物質僅占宇宙的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了宇宙的其餘部分。遙遠的星系團 IDCS 1426(如圖所示),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500兆倍,估計其中有90%的質量來自暗物質。Photograph by NASA/CXC/Univ of Missouri/M.Brodwin et al; NASA/STScI; JPL/CalTech

從第一顆恆星到今日

宇宙在大霹靂後約1.8億年內,沒有形成任何恆星。需要這麼長久的時間,才能讓重力將氫雲聚集並形成恆星。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大量暗物質──這種仍然未知的物質的質量是可見物質的五倍以上──為第一批星系和恆星提供了重力架構。

一旦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點燃,它們釋放出的光線足以再次從中性原子中剝離電子,這個稱為「再游離」(reionization)的過程是宇宙的重要篇章。科學家試圖窺探此一「宇宙黎明」,但結果卻不盡相同。2018年,一組澳洲團隊宣布偵測到大霹靂後約1.8億年時,第一批恆星開始形成的跡象,但其他團隊無法重現他們的結果。到了大霹靂後3億年,第一批星系誕生了。在隨後的數十億年中,恆星、星系以及星系團不斷形成和重組,最終形成了我們家園的星系──銀河系,以及我們的宇宙家園──太陽系。

即使到了現在,宇宙仍然在膨脹。更令人驚訝的是,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加速。雖然對膨脹速度的估計各不相同,但來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數據揭露了愈來愈多的證據,證明膨脹速度比預期要快得多。

科學家認為這種加速是由一種排斥重力的力量──「暗能量」(dark energy)所驅動。我們仍然不知道暗能量的本質為何,但認為它占據了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總和的68%,而暗物質占據了另外27%。從本質上來說,你所見過的所有物質──從你的初戀到頭頂的繁星──總共只占宇宙的不到5%。

延伸閱讀:若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卻選擇躲避我們? 一探「黑暗森林法則」 詭異變暗的參宿四終究還是沒爆炸!

SEP. 2024

深海探索新紀元

深海是鮮少有人探索的寂靜世界,本文記錄了研究船海洋探索號上的科學家團隊,潛入灰六鰓鯊獵食場進行標識任務,希望藉機窺探這片未知境地。

深海探索新紀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