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一股拆除水壩以淨化水源和恢復棲地的廣泛趨勢,北卡羅來納州的一項拆除工程就屬於這股趨勢,而美洲大鯢可能從中獲益。
研究人員前往大鯢浮潛觀賞行程的最佳時段是半夜。東部美洲大鯢(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 alleganiensis)是一種僅分布於北美洲的淡水有尾目(Urodela,包括蠑螈、小鯢和鯢),屬於夜行性動物。美洲大鯢棲息在阿帕拉契山脈的河床中,牠們會躲藏在平滑大石的縫隙底下,因此尋找牠們絕非易事。
「你必須了解美洲大鯢的心理。」在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研究美洲大鯢的水生生態保育學研究生羅伯特.亞當斯(Robert Adams)說:「如果你沒看到牠的兩隻小眼睛和鼻孔,那你可能很容易誤以為牠是一塊石頭。」
今年6月底,亞當斯和一隊裝備浮潛面具和防水手電筒的科學家穿著潛水服及膝護墊涉水進入沃托加河(Watauga River),開始埋頭搜尋美洲大鯢。有人發現美洲大鯢時,就會舉起如同美洲大鯢「腳爪」的半握拳頭向團隊示意,這種手勢是模擬美洲大鯢的四趾前腳。然後,研究人員會將美洲大鯢引誘出舒適的家,讓牠進入網袋。
研究人員捕捉和標記這些兩生類,並將牠們重新安置到北卡羅來納州沃托加河的不同區域。與此同時,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生物學家及工程師則小心拆除一座稱為舒爾磨坊水壩(Shull’s Mill Dam)的廢棄水力發電壩。這項計畫由非營利組織「美國河川」(American Rivers)和「山脈真實」(MountainTrue)主持,是一項雙管齊下的工作,目的是恢復沃托加河的水質,同時為東部美洲大鯢建立更適合的棲地。據估計,自1980年代起,這種動物的族群數量已經下降70%。亞當斯說,光是在沃托加河,科學家就發現幼年個體的數量減少。
為山脈真實主持沃托加河川保育計畫的安迪.希爾(Andy Hill)說:「我們已經發現這片區域的美洲大鯢數量明顯下降,所以必須盡可能重建棲地。」
沃托加河蜿蜒穿過涼爽、遍布森林的北卡羅來納州山脈,然後流入田納西州東部。希爾解釋,沃托加河是美洲大鯢的理想棲地,因為這種動物需要寒冷、潔淨、含氧量高的水才能茁壯成長。
阿帕拉契南部的河流原本十分湍急,但隨著人類在1800年代開發這片區域,河流上也築起水壩來建造水庫,以及為磨紡、鋸木廠等如今已經消逝的產業提供電力。這些開發活動導致水流減少、都市汙染增加,沉積物也堵塞美洲大鯢生活和覓食的岩石縫隙。
因為東部美洲大鯢的皮膚黏滑且皺巴巴的,牠們有時被暱稱為「鼻涕水獺」和「千層麵蜥蜴」。這種動物擁有細小如珠的小眼睛、肌肉發達的身體,而且可以長到將近0.8公尺長。這些大型兩生類是生態系中重要的中級掠食者,牠們會吃螯蝦等小型獵物,同時也成為鱒魚、水獺、浣熊等較大型掠食者的食物。美洲大鯢也對汙染非常敏感,因為牠們是透過皮膚皺褶呼吸,這表示汙染物和毒素更容易進入身體。
科學家說,對於保護美洲大鯢及其棲息的河流而言,恢復水質是關鍵。
疏通河流
拆除水壩的工作不只發生在沃托加河。美國各地都在拆除廢棄和不安全的水壩,以恢復水質、河川流動和魚類遷徙模式。聯邦政府2021年通過的《跨黨基礎建設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投入8億美元推動全國水壩拆除計畫,而北卡羅來納州的計畫預算為70萬美元,部分資金就來自這項大規模全國計畫的撥款。根據東南水生生態資源合作組織(Southeast Aquatic Resources Partnership)的資料,目前估計美國有54萬座水壩,光是北卡羅來納州就有大約2萬8000座。
其中許多水壩都不再發揮原有功能。舒爾磨坊水壩建於1800年代初期,當時是為了驅動一間磨坊(gristmill),但它在1940年一場水災中出現缺口,自此之後就不再運作。美國河川的東南區保育主任艾琳.麥可康斯(Erin McCombs)解釋,出現缺口的水壩不僅會帶來安全疑慮,水流也會像裝有噴嘴的水管一樣直接射進地面,因而攪動沉積物。
2021年,瓦德鋸木廠水壩(Ward’s Mill Dam)成為沃托加河上第一座拆除的水壩。那座水壩附近已有超過100年沒有東部美洲大鯢的紀錄,但水壩拆除之後,這些動物就再次出現。麥可康斯說,這讓大家開始思考:「我們能不能繼續工作,將整個河川流域重新連接起來?如果我們能夠拆除水壩,就會讓河流再次變回河流。」
為了拆除水壩,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建設團隊將這條河的一小部分改變流向,並利用液壓錘移除混凝土和金屬構造。雖然拆除過程很髒亂,但計畫主持人說長期效益遠高於暫時干擾。
只要水壩拆除,含氧量高的寒冷河水就會沖向下游。於是,魚類會逆流而上,河川昆蟲會回歸,美洲大鯢也能夠占領曾經擁有的棲地。
「拆除水壩是恢復水流的強力工具,因為可以帶來立即和長期效益。」希爾說:「我認為這種做法會在未來幾年內愈來愈常採用,因為目前拆除水壩在美國確實頗受歡迎。」
下定決心保育美洲大鯢
科學家一致同意,恢復美洲大鯢棲地對於族群數量回升至關重要。
拆除舒爾磨紡水壩如今已經使沃托加河重新連接126公里。工作團隊也在河岸重新種植原生植被,例如接骨木、山茱萸、美國梧桐,這樣就能以自然方式過濾暴雨水及為河流提供遮蔭,讓棲地保持潔淨涼爽。
希爾說:「沃托加河這裡的美洲大鯢所發生的情況將會有益於各地的美洲大鯢。」他補充說,重新安置計畫將協助提供資訊,並鼓勵其他地區嘗試進行類似工作。
東部美洲大鯢分布於阿帕拉契和美國中西部部分區域的15州,棲息在河川及溪流中,但密度最高的族群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田納西州、喬治亞州。其他族群的情況就沒有那麼好。
中西部美洲大鯢族群則面臨不同威脅,主要是程度更高的都市化和農業逕流,因而產生淤塞和破壞水質。在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研究美洲大鯢的保育生物學家羅德.威廉斯(Rod Williams)說,若要保留整個分布範圍內的基因多樣性,我們也必須保護這些族群。
威廉斯曾主持過普渡大學具開創性的圈養美洲大鯢「軟性野放」工作,這也是北卡羅來納州團隊使用的方法。軟性野放讓動物能夠在類似龍蝦籠的開放式籠舍中熟悉新環境幾天,然後才進行野放。
威廉斯表示,印第安納州中部的印地溪正在進行四項水壩拆除計畫,目的是在2025年前增加棲地面積和再引入東部美洲大鯢。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也會在12月重新評估是否將東部美洲大鯢納入《瀕危物種法》的保護範圍。
麥可康斯說,隨著氣候變遷持續改變環境,為美洲大鯢和其他河棲野生動物恢復現有棲地將會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乾旱、降雨事件和氣候暖化都愈來愈嚴重,所以我想要考慮建立氣候避難所,也就是這些物種能夠遷徙的地方。」麥可康斯說:「對於很多河棲物種來說,水壩就是世界末日。」
延伸閱讀:全世界最大的兩生類確認為獨特物種 / 俗稱「娃娃魚」的中國大鯢至少有五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