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是梵谷1889年6月的創作,是世人最熟悉的畫作之一。〈星夜〉上的星星又大又亮,照亮前方尖塔教堂,讓高聳的絲柏投射出剪影。〈星夜〉筆觸看似凌亂,構圖卻又非常協調。
梵谷的〈星夜〉
從〈星夜〉可以看見什麼?
〈星夜〉右上方有一弦月,這個弦月是上弦或下弦月呢?
北半球,上弦月的亮緣在右側,下弦月則是左側,所以梵谷畫的是下弦月,也就是殘月,殘月出現在日出前的東方。
撰文: 李昫岱
〈星夜〉是梵谷1889年6月的創作,是世人最熟悉的畫作之一。〈星夜〉上的星星又大又亮,照亮前方尖塔教堂,讓高聳的絲柏投射出剪影。〈星夜〉筆觸看似凌亂,構圖卻又非常協調。
梵谷的〈星夜〉
〈星夜〉右上方有一弦月,這個弦月是上弦或下弦月呢?
北半球,上弦月的亮緣在右側,下弦月則是左側,所以梵谷畫的是下弦月,也就是殘月,殘月出現在日出前的東方。
絲柏樹右側的白色亮星是金星,金星只能在日落後的西方或日出前的東方看見。金星非常亮,夜空中僅次於月亮,它出現在日出前時也稱為「啟明」,明亮的金星開啟一天的光明。
梵谷在精神療養院的病房窗戶朝向東方,金星與殘月暗示梵谷是在清晨構思創作〈星夜〉。
梵谷以病房窗外的風景畫了大約12幅畫,這些畫後來稱為麥田系列,麥田系列中可以看到阿比勒山,通常也包括療養院的圍牆。麥田系列的主題相當多元,梵谷從晴天畫到雨天,日出到月升,四季更替,當然還有星夜。
梵谷的麥田系列作品,共通點是畫的視角類似,可以看到療養院的圍牆和遠方的阿比勒山。作品由上而下分別是〈青色麥田〉、〈雨天〉、〈日出〉和〈月升〉。
〈星夜〉跟麥田系列不同的是沒有圍牆,多了尖塔教堂和絲柏。從麥田系列可以看出,梵谷的窗外應該沒有尖塔教堂和絲柏。為什麼梵谷要在〈星夜〉,加上不存在的尖塔教堂和絲柏呢?
當時梵谷住在法國南部,那裡的教堂幾乎沒有尖塔,尖塔教堂較常出現在梵谷的家鄉荷蘭。另外,絲柏有緬懷和哀傷的意思,是西方墓園裡常見的樹種。
梵谷畫〈星夜〉時,身體狀況不佳,距離自殺身亡不到一年。梵谷可能自覺來日不多,思念故鄉,才在〈星夜〉中加上尖塔教堂。
據說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創新的印象派畫風不被當時的藝術主流接受,所以梵谷一生貧苦,但是他沒有放棄,努力不停的畫。〈星夜〉中的星星用盡全力發光,就像要照亮整個夜空一樣,恆久而美麗。這幅畫中的繁星不就是梵谷一生的寫照嗎?
關於作者:李昫岱,屋頂上的天文學家主理人,中央大學天文所博士,曾經於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和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從事研究工作,目前在中正大學教授天文通識課。天文跟其他語文一樣,有自己的文法和結構,唯一的不同是天文寫在天上!現在的工作是用科學、藝術和文化的角度,解讀、翻譯和傳授這本無字天書,期望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天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