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Dec. 13 2023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核星團中發現三顆年輕恆星

  • 哈伯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影像顯示了銀河系的核星團,它是銀河系中密度最大、質量最大的星團。圖片來源:NASA / ESA / Hubble Heritage Team / STScI / AURA / T. Do & A. Ghez, UCLA / V. Bajaj, STScI

    哈伯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影像顯示了銀河系的核星團,它是銀河系中密度最大、質量最大的星團。圖片來源:NASA / ESA / Hubble Heritage Team / STScI / AURA / T. Do & A. Ghez, UCLA / V. Bajaj, STScI

  • 這張全景圖顯示了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它建立在錢卓X光觀測衛星和其他望遠鏡先前的觀測基礎上,與之前的影像相比,錢卓的高能視野擴展到銀河系平面上下更遠的地方。來自錢卓的X射線以橙色、綠色和紫色顯示出不同的X射線能量,來自MeerKAT的無線電數據則呈灰色。圖片來源:NASA / CXC / UMass / Q.D. Wang / NRF / SARAO / MeerKAT

    這張全景圖顯示了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它建立在錢卓X光觀測衛星和其他望遠鏡先前的觀測基礎上,與之前的影像相比,錢卓的高能視野擴展到銀河系平面上下更遠的地方。來自錢卓的X射線以橙色、綠色和紫色顯示出不同的X射線能量,來自MeerKAT的無線電數據則呈灰色。圖片來源:NASA / CXC / UMass / Q.D. Wang / NRF / SARAO / MeerKAT

1

銀河系的中心位於人馬座,距離我們約2萬7000光年,這個區域非常擁擠,相當於在太陽和半人馬座的南門二(距離4.3光年)之間擠進了100萬顆恆星。銀河系核星團(nuclear star cluster)圍繞著人馬座A*,它是銀河系中心430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一般來說,核星團大都與超大質量黑洞共存,在質量1億到100億個太陽質量以上的星系中,70%都能發現它。

哈伯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影像顯示了銀河系的核星團,它是銀河系中密度最大、質量最大的星團。圖片來源:NASA / ESA / Hubble Heritage Team / STScI / AURA / T. Do & A. Ghez, UCLA / V. Bajaj, STScI

哈伯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影像顯示了銀河系的核星團,它是銀河系中密度最大、質量最大的星團。圖片來源:NASA / ESA / Hubble Heritage Team / STScI / AURA / T. Do & A. Ghez, UCLA / V. Bajaj, STScI

研究人員表示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即銀河系中央的這些特定恆星可能異常年輕。現在證實了這一點,在此項研究中使用來自夏威夷口徑10公尺凱克II望遠鏡的高解析度數據,目前已確定其中三顆恆星年齡相對年輕,年齡在1億至10億年左右,而相較於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為了進一步驗證,還測量了恆星中含有重元素鐵的含量,因為這個元素對於追蹤星系的發展非常重要,從關於恆星如何形成和星系發展的理論表明,年輕的恆星會含有較多的重元素,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元素在宇宙中形成程度愈來愈大。

為了確定鐵的含量,天文學家觀察了恆星的紅外光譜,因為與可見光相比,紅外光更容易穿過銀河系塵埃密集的區域。研究人員表示,鐵含量的差異很大,這可能表示銀河系的最內部是非常不均勻的。這是始料未及的,它不僅說明了銀河系中心的面貌,也說明了早期宇宙的外觀。這些類型的測量一直是我們所在銀盤觀測的標準,但對於銀河系中更遙遠和奇特的部分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我們可以從這些研究中了解到很多關於我們的銀河系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訊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上。

AD

ads-parallax

這張全景圖顯示了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它建立在錢卓X光觀測衛星和其他望遠鏡先前的觀測基礎上,與之前的影像相比,錢卓的高能視野擴展到銀河系平面上下更遠的地方。來自錢卓的X射線以橙色、綠色和紫色顯示出不同的X射線能量,來自MeerKAT的無線電數據則呈灰色。圖片來源:NASA / CXC / UMass / Q.D. Wang / NRF / SARAO / MeerKAT

這張全景圖顯示了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它建立在錢卓X光觀測衛星和其他望遠鏡先前的觀測基礎上,與之前的影像相比,錢卓的高能視野擴展到銀河系平面上下更遠的地方。來自錢卓的X射線以橙色、綠色和紫色顯示出不同的X射線能量,來自MeerKAT的無線電數據則呈灰色。圖片來源:NASA / CXC / UMass / Q.D. Wang / NRF / SARAO / MeerKAT

資料來源:Sci News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