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未在野外發現過這種個體,罕見程度可見一班。
就在幾週前,田納西州東北部的一家動物園迎來一隻長頸鹿新生兒,人們在牠被正式取名之前給了他一個暱稱──「無斑」(Spotless)。
無斑是隻雌長頸鹿,上個月誕生在田納西州立姆史東郡(Limestone)由私人家族所有的布萊茲動物園(Brights Zoo);牠生來全身就沒有任何的斑紋,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純棕色的皮毛。根據紀錄,人們上次發現這樣的無斑長頸鹿,是在1972年日本的動物園,迄今已經超過50年之久。
長頸鹿保育基金會(Giraff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的野生動物獸醫暨保育健康協調員莎拉・費格遜(Sara Ferguson)說:「 沒有斑紋的長頸鹿寶寶真是個有趣的案例。」並指出這種情況在野外聞所未聞。
費格遜表示,這種罕見的毛色可能出自於單一或是多個基因發生突變。不過目前這隻網紋長頸鹿幼崽(Reticulated giraffe)並沒有出現潛在的醫療問題或是基因缺陷。
布萊茲動物園園長大衛.布萊茲(David Bright)表示,無斑的九歲媽媽香娜(Shenna)之前也曾產下其他三隻小長頸鹿,不過無斑的這三隻手足身上都是正常的斑紋;無斑作為園內長頸鹿家族的新成員,出生時體重約86公斤,獸醫照護團隊認為牠除了毛色有些讓人驚訝之外,其餘一切都健康正常。
清清白白
基因遺傳經常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動物的膚色。譬如在肯亞的某個保護區,人們就曾在2017年發現兩頭全白的長頸鹿;這兩頭動物患有「白變症」(leucism)這種遺傳疾病。要注意是,「白變」與「白化」(albinism)這兩種症狀並不相同。白化者的身體無法正常產生黑色素,但其他色素能合成如常;白變者則是全身或是身體局部的色素細胞缺損,導致該處缺乏了所有色素。
致力於保育長頸鹿的非營利組織安妮.英尼斯.達格基金會(Anne Innis Dagg Foundation),旗下的野生動物保育生物學家弗雷德.巴克維奇(Fred Bercovitch)説,田納西州的這隻純色長頸鹿除了幾乎可以確定是某種或是多種基因突變之外,目前還沒有其他已知的解釋。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上一隻純色的長頸鹿誕生在1972年日本的東京上野動物園,名為「トシコ」(Toshiko)。而根據布萊茲動物園表示,トシコ的母親早在生下牠的數年前,就已產下另一隻沒有斑紋的小長頸鹿「リョウコ」(Ryouko)。
布萊茲説,布萊茲動物園共飼養了126種共700多隻動物,其中包含了九隻長頸鹿。布萊茲動物園在臉書粉絲專頁上,邀請大眾替這隻新生的長頸鹿幼崽投票命名,光在活動開始第一天就湧入了17000多票次。目前四個候選名字都出自斯瓦希里語(Swahili): Kipekee(意為「獨一無二」)、Firyali(意為「不同凡響」)、Shakiri(意為「美豔過人」)和 Jamelia(意為「傾國傾城」)。
斑紋裡有什麼?
2018年發表在《PeerJ》期刊的研究發現,長頸鹿身上斑點的某些特徵遺傳自母親,例如斑點有多圓、有多平滑等;並指出更大、更圓的斑點,似乎與年幼長頸鹿更高的存活率有關。不過,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因為大、圓的斑點能提供更好的偽裝效果,或是受到其他未知因素影響(例如更強的體溫調節能力),目前仍不得而知。
並未參加該項研究的巴克維奇表示,即使無斑出生在毫無動物園提供醫療照顧的野外,他也不會擔心牠的健康。
「對哺乳動物來說,主要影響體溫調節的是皮毛本身,而不是它的顏色。」巴克維奇說:「因為長頸鹿不會流汗,因此牠們可以經常將體溫提升幾度;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在樹下發現長頸鹿的原因,牠們要將自己的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巴克維奇進一步說明,即使缺乏偽裝,也不代表這樣的長頸鹿在野外就會處於劣勢,因為幼年長頸鹿遭獅子捕食的死亡率原本就已經很高了。
野生動物獸醫費格遜表示,她很期待在未來幾年聽到更多關於無斑的消息。「如果能替牠拍一張紅外線相片或是熱像圖,看看牠身上的斑點是不是仍在原本該有的位置上,只是我們人類的肉眼看不到而已。」費格遜說:「那就太酷了。」
延伸閱讀:虎鯨多次「圍攻」帆船!動機是復仇還是玩耍?/ 來見見「胖胖龍」,一隻在網上名聲響叮噹的擬鱷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