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潮境保育區)自2016年成立,近年水域遊憩人口增加,引發生態破壞亂象。基隆市政府4月24日宣布推動潮境2.0方案,將保育區面積從15公頃擴大至18.6公頃,並設立核心區及永續利用區,實施分區管理,未來將成全臺首個同時進行水、陸域人流總量管制的海保區。學者邵廣昭對此表示樂見,「管得愈嚴,成效就會愈好」,目前多數保育區都沒有類似規定,保育效果不彰,「潮境等於是一個模範生」。
基隆市政府24日宣布推動潮境2.0方案,成為全臺首個推動水、陸域人流總量管制的海保區。圖片來源:海保署「臺灣海洋保護區」網頁
遊憩人潮干預保育效果 基市府推潮境2.0方案
潮境過去海灣漁業繁盛,過度捕撈及垃圾掩埋場設置等問題卻嚴重破壞生態棲地,2016年成立潮境保育區,成為基隆首個全面實施禁網、禁釣、禁採捕的海洋保護區。2022年海保署首度針對全臺45處海洋保護區管理成效進行體檢,發現僅七處達「完全保護」效果,潮境保育區為其中之一。
近年保育區遊憩人潮大增,對生態保育造成干擾,如遊客踩踏潮間帶過多、部分自由潛水員放置底鉛不慎撞擊珊瑚、水肺潛水員中性浮力欠佳破壞棲地、潛水員誤闖航道等。
基隆市政府產發處24日預告修正「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及有關限制事宜」,宣布推動潮境2.0方案,新增「永續利用區」、「人流總量管制」、「證照資格限制」、「休養期」及調整「海菜採捕作業及申請方式」等規定,預告期限自2023年4月24日至5月7日,期間也將蒐集意見回饋,並於5月3日統一在產發處粉絲專頁說明。
此次修正納入分區管理概念,將既有保育區劃為「核心區」,核心區向外延伸55公尺的範圍則為「永續利用區」,並將保育區總面積擴大至18.6公頃。核心區除了禁止採捕,也針對人流進行實名制、遊憩時間管制,管制進入人數、時間及資格;永續利用區則禁止水域遊憩活動等娛樂漁業行為。
潮境保育區新制法規草案。圖片來源:基市府產發處臉書
潮境保育區面積從15公頃擴大至18.6公頃,並實施分區管理。圖片來源:基市府產發處臉書
首推水、陸域人流總量管制 潮境保育區獲讚「模範生」
產發處表示,未來潮境保育區將成為全臺第一個同時進行水、陸域人流總量管制的海洋保護區。除延續過往基礎生態調查及保育計畫,也將透過新制減少人為干擾,並搭配珊瑚復育計畫及擴大海洋公民科學家參與等,落實海洋永續經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邵廣昭受訪指出,海洋保護區必須設相關法令限制,同時搭配有效管理措施才能落實保育,不過全世界近1.8萬個海洋保育區中,真正有效管理的卻極少。為了避免保護區範圍過大或巡守人員不足無法落實管理,要納入分區概念將生態最好的地方設為核心區,訂定不得進入或完全禁捕規定,其餘永續利用區或緩衝區則可以開放多目標使用,如遊憩等。
「管得愈嚴,成效就會愈好」,他強調,每個保育區都應該有分區管理及人流管制措施,且核心區範圍愈大愈好,甚至可訂定遊憩路線避免遊客破壞生態。不過,目前多數保育區都沒有類似規定,因此保育效果不彰,「潮境等於是一個模範生」。
潮境保育區的核心區將禁止採捕行為。圖片來源:海保署「臺灣海洋保護區」網頁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